九州風氣涌春潮,不見小寒北風嘯,今日小寒
今天是2023年1月5日,陰歷臘月十四,壬寅虎年,小寒節氣。
小寒是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
小寒開始,正式進入隆冬。在中國北方地區流傳著“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意思是說,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時段,小寒是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后大寒氣溫稍升高。中國南方地區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時處大寒節氣內,南方地區大寒比小寒更冷。
舊時南京,小寒總要吃“菜飯”。用上南京的特產,矮腳青。再加入香腸、板鴨丁、咸肉片、生姜粒同煮。最后在菜飯里埋一勺豬油,米飯熱化油脂,再用筷子拌一拌攪一攪,鮮香得很。
廣東的傳統,則是在小寒早上吃一頓糯米飯。通常與廣式臘肉碎、花生米、小蔥,與飯拌在一起炒熟。吃了糯米飯,全身就“暖笠笠”。
在北方,臘月喝的臘八粥在小寒也喝,而且地區不一樣臘八粥還會有差異。北京的臘八粥最講究,摻在白米里的食材有紅棗、蓮子、杏仁、松仁、葡萄、玫瑰……不下 20種。熬粥時間也比較長,通常半夜開微火熬到第二天清晨。
進入小寒節氣,人們出行時能感到嚴寒刺骨,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頭部是人體的中樞神經所在,全身陽氣需要匯集到頭部,所以要十分注意頭部的保護,外出最好戴帽子。
另外要多喝溫水,適當吃一些滋補的食物,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
適當做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做一些伸張運動、下蹲或者戶外慢跑。
下面欣賞幾首描寫小寒節氣的古體詩詞,感受一下古人們在這個節氣時的心境。
《竇園醉中前后五絕句》
陳與義(宋代)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客子從今無可恨,竇家園里有鶯聲。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宋代)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送季平道中四絕》
鄭剛中(宋代)
霜風落葉小寒天,去客依依馬不鞭。
我最平生苦離別,可能相送不凄然。
《駐輿遣人尋訪后山陳德方家》
黃庭堅(宋代)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后山。
《浣溪沙》
舒亶(宋代)
燕外青樓已禁煙,小寒猶自薄勝綿。畫橋紅日下秋千。
唯有樽前芳意在,應須沉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早發竹下》
范成大(宋代)
結束晨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
碧穗吹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彎。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蠟梅香》
喻陟(宋代)
曉日初長,正錦里輕陰,小寒天氣。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揾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致。問隴頭人,音容萬里。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鷓鴣天》
周紫芝(宋代)
讀盡牙簽玉軸書。不知門外有圍蔬。
借令未解鑾坡去,也合讎書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
滿斟長壽碧琳腴。
不須更問荊州路,便上追鋒御府車。
《重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
陸游(宋代)
夜長稚子添書課,霜近衰翁憶醉鄉。
盡道吳中時節晚,菊花也有一枝黃。
《小 寒》
張昱(元代)
花外東風作小寒,輕紅淡白滿闌干。
春光不與人憐惜,留得清明伴牡丹。
《后嘉魚詩 其十》
屈大均(清代)
價貴難論斗,殷勤向老漁。
穿教蒲草細,養用玉缸虛。
泉冽羹逾美,花肥肉有馀。
年年小寒節,不忍當園蔬
按照慣例,每逢節令作詩一首:
《小寒2023》
梓 健
九州風氣涌春潮,
不見小寒北風嘯,
何求天公撒甘露,
人間開遍芳菲草。
下面是2017、2018、2020、2021年的小寒節氣時所作的小詞,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詩詞的魅力應該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賦,片刻間的感觸借詞抒敘,也是人生之美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