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楊廣與安州總管宇文述一向關系親善,想要拉攏他,上奏舉薦他為壽州刺史。楊廣尤其親信任用總管司馬張衡,張衡為楊廣籌畫奪宗之策。楊廣問計于宇文述,宇文述說:“皇太子失去皇帝和皇后的寵愛已經很久,天下人也聽不到他有什么美德。而大王您以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次經歷沙場,頻頻立下大功;皇上與皇后,都對您非常鐘愛,四海之望,實在是也歸心于大王。但是,廢立太子,是國家大事,我處在他人父子骨肉之間,實在是也不方便出謀劃策。不過,能改變皇上主意的,唯有楊素,楊素的參謀,唯有他的弟弟楊約。我十分了解楊約,請讓我有機會入朝,到京師與楊約相見,和他商量。”楊廣大悅,多贈金寶,資助宇文述入關。
楊約當時為大理少卿,楊素凡有所為,都先與楊約籌劃,然后施行。宇文述宴請楊約,盛陳器玩,與他暢飲,然后賭博,每次都故意輸,所帶的金寶全部都輸給楊約了。楊約所得既多,表示不好意思。宇文述說:“這都是晉王的賞賜,讓我與你一起歡樂罷了。”楊約大驚說:“所為何事?”宇文述于是傳達楊廣意圖,乘勢游說:“守正履道,固然是人臣之常理;但是,違反經典而合乎大義,也是通達者的宏圖大計。自古賢人君子,無不順應時代的脈搏,以避禍患。你們兄弟,功名蓋世,當權用事已經很多年了,朝臣中被你們欺壓而屈辱的,數不勝數!又,太子想要做的事,總是不能做到,對執政高官切齒痛恨。你雖然受到皇帝寵信,但是想扳倒你的人也多了去了!皇上一旦駕崩,誰能庇護你!如今皇太子失愛于皇后,皇上一向有廢黜之心,這是你所知道的。如果請立晉王,全在你哥哥一句話。如果能因此時建大功,晉王必定永遠銘記于骨髓,這正是讓你家去累卵之危,成泰山之安的好計策。”楊約同意,報告楊素。楊素聽聞,大喜,拍掌說:“我的智慧,還想不到這一層,全靠你啟發我!”楊約知道這事成了,又對楊素說:“如今皇后的話,皇上沒有不聽的,應該找機會表態歸附,則長保榮祿,傳祚子孫。哥哥如果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事,恐怕大禍臨頭了!”楊素聽從。
過了幾天,楊素入宮侍宴,故意說:“晉王孝悌恭儉,很像皇上”。用此試探皇后的意思。皇后哭泣說:“你說得對!我這兒子大孝愛,每次聽說皇上和我派內使到,必定親自到邊境迎接;說到離別,沒有不哭的。他的媳婦也大可憐,我派一個婢女去,也常與她同寢共食。哪里像睍地伐(楊勇乳名)與阿云對坐,終日酣宴,昵近小人,猜忌自己的骨肉兄弟!我之所以越發可憐阿{上面一個“麻”下面一個“女”字}(楊廣乳名)者,就是經常害怕他被楊勇殺死。”楊素既已知道皇后的意思,乘勢盛言太子不才。皇后于是饋贈金子給楊素,讓他說服楊堅廢立太子。
楊勇也頗知道他們的陰謀,憂懼,不知道怎么辦,讓新豐人王輔賢制造各種祈福和詛咒物件,希望化解厄運,又在后園作庶人村,室屋卑陋,楊勇不時在其中寢息,布衣草褥,希望以此來抵擋對他的指責。皇上知道楊勇不能自安,在仁壽宮,派楊素去觀察楊勇所為。楊素到了東宮,在外面坐下來慢慢休息,不馬上進去,楊勇衣冠整齊的等待,楊素故意很長時間都不進去,以激怒楊勇。楊勇懷恨在心,形于言色。楊素回來報告皇帝說:“楊勇心懷怨望,恐怕發生事變,希望嚴加戒備!”皇上聽到楊素的譖言詆毀,非常懷疑。皇后又派人伺探東宮,雞毛蒜皮的小事全都上奏,加以誣飾,以成其罪。
皇上于是疏遠猜忌楊勇,在玄武門到至德門之間安排偵探,觀察動靜,都隨事奏聞。又,東宮宿衛之人,侍官以上,名籍全部劃歸各禁軍府,有勇健的,全部撤走。外放太子左衛率蘇孝慈為淅州刺史,楊勇更加不悅。太史令袁充對皇上說:“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皇上說:“天象早已顯現,群臣不敢言而已。”袁充,是袁君正之子。
晉王楊廣又令督王府軍事、姑臧人段達私底下賄賂東宮幸臣姬威,令他監視太子動靜,密告楊素;于是內外喧謗,太子的各種過失一天天奏聞上來。段達乘勢威脅姬威說:“東宮過失,皇上都知道了。已奉密詔,定當廢立;你如果能主動告發他,就能得到大富貴!”姬威許諾,即刻上書告發。
秋,九月二十六日,皇上從仁壽宮返回。第二天,登臨大興殿,對侍臣說:“我剛剛回到京師,應該開懷歡樂,不知道為什么反而邑然愁苦!”吏部尚書牛弘回答說:“臣等不稱職,所以讓陛下憂勞。”皇上既已多次聽到對太子的譖毀,懷疑朝臣們全都知道了,故意當眾發問,希望聽到他們說出太子的過失。牛弘的回答沒有對上他的意思,皇上于是臉色大變,對東宮官屬說:“仁壽宮離此不遠,卻讓我每次回京師,都嚴備仗衛,好像進入敵國。我因為腹瀉,和衣而睡。昨夜為了方便隨時上廁所,本來睡在后殿,但是擔心有警急事變,又移到前殿來,這豈不是你們這些人想要壞我家國嗎!”于是逮捕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等數人,交付所司審訊;命楊素陳述東宮各種罪狀,以告近臣。
楊素于是公開說:“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搜捕劉居士余黨。太子奉詔,勃然大怒,臉上的骨肉都要飛起來,對臣說:‘劉居士黨羽已經全部伏法,你讓我去哪里抓!你是右仆射,責任不輕,你自己去抓,關我什么事!’又說:‘當年如果大事不成(指楊堅篡位),我先被誅殺,如今做了天子,竟讓我還不如諸位弟弟,我一件事也不能做主!’然后長嘆一聲,回頭看著說:‘我覺得自己行動大受限制。’”楊堅說:“此兒不能勝任繼嗣已經很久了,皇后一直勸我廢黜他。我因為他是平民時所生,又是長子,希望他能自己改正,所以隱忍至今。楊勇曾經指著皇后的侍女對人說:‘這都是我的。’他這話多不像話!他的妻子(元妃)剛死的時候,我深深的懷疑是被毒死的,曾經責備他,楊勇即刻回懟說:‘我以后還要殺元孝矩(元妃的父親)。’他這是想害我,而把怒氣撒到元孝矩身上罷。長寧(楊勇的長子楊儼,封長寧王)剛出生時,朕與皇后把他抱來撫養,自從心里有了芥蒂,他接連派人來,要接回去。況且那云定興的女兒,本身就是在外跟人私通而生,想想這個由來,怎么知道是他家的種!當年晉太子(司馬遹)娶屠夫家女兒,他的兒子就喜歡殺豬。婚配如果不能門當戶對,就亂了皇家血統。我的品德雖然趕不上堯、舜,終究也不會把天下百姓交給不肖之子!我一直害怕被他加害,如防大敵;今天要廢黜他,以安天下!”
華杉曰:
這一段的教訓是什么?就是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量子力學,有觀測者誤差,測不準原理,無論你聽到人說人什么,你都不要信!特別是說壞話。哪怕是你最親近最信任的人說某人壞話,你也不要信,放在一邊,擱置起來就行。說好話呢,也不必信,也放在一邊,擱置起來就行。
如果是你自己親眼看到他的行為呢?那也不要信!因為他的行為也會變。
總之,聽到的,看到的,都不信。同時,也不是不信,無所謂信或者不信。
那么,信什么呢?
信自己!
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身為領導者,你周圍的人怎么樣,大部分不是他決定,是你決定。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是什么樣的人,身邊就有什么樣的人,不是也會變得是。楊堅不明白,楊勇和楊廣,其實無所謂誰好誰壞,楊廣最終害死了楊勇,也不證明楊廣是壞人,楊勇是好人。都是楊堅自己造成的結果。
楊堅被一群奸臣玩弄于股掌,都是因為他自己狹隘,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