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問題化學習的結構原理
? ? ? ?哲學家馮契教授認為,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盡在道中。人類對于問題的探索,更新了我們對于外部世界的發現,也使我們的內心世界覺醒。因為問題,人類智慧不斷生長,永不枯竭。
第一節? ? 問題化學習的要素與結構
結構要素
? ? ? ?問題化學習包括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聚焦核心問題,持續探索追問、形成問題系統,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因此它的基本結構包括學習者對問題的發現、建構、解決、反思以及學習的自我設計。
? ? ? 問題化學習“以學習為中心”,致力于發展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學會追問并持續探索、學會甄別并聚焦核心問題、學會自主建構問題系統、學會合作解決問題、學會自主規劃及反思問題的自建構學習系統。因此其基本要素包括“提問與追問”“問題與問題系統”“學習者與學習共同體”,這些要素又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問題解決系統和學習生態系統。
要素解析——提問與追問
? ? ?《周易 乾》中有名句:“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學問”由此而來。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是問題化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指導學生學會提問。追問就是追根究底地查問、多次地問,意謂針對之前已有的問題,以及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不斷追究探討。追問不僅是學習的深化,也是哲學的啟蒙。提問具有定向的功能、組織的功能、激發的功能。追問是一種深究,這種深究表現為追根溯源、持續探索及深刻地反思。
? ? ? 提問與追問都是主動思考的外顯行為,如果說提問指向問題本身,那么追問更多的時候是指向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在以學習為基點的問題化學習視域中,提問/追問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是激勵、引導,包括必要的示范與指導。教師有效的引導當然能夠讓學生投入到思考中,但從長遠的目標來看,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成為“發動機”,成為終身學習者,因此要將教師的追問轉化為學生相互之間的追問與自我追問。
要素解析——問題與問題系統
? ? ? ?問題就好比人的思考觸點,問題系統是觸點與觸點連接構成的認知地圖,核心問題就是問題系統中具有中心價值的問題。問題化學習是思考觸點與觸點之間的連接所形成的無窮無盡的新發現、新認識,從而生成智慧。
? ? ?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主要矛盾是指事務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矛盾,它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或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要抓住核心問題進行重點突破,核心問題在整個問題系統中處于統領性地位。
要素解析——學習者與學習共同體
? ? ? ? ?學生自己、同伴與教師,由互動三主體形成了學習共同體。
第二節? ?問題化學習的過程與方式
????? ??問題化學習的顯著特征就是通過系列問題來引發持續的學習活動。在問題化學習的過程中,面對任務情境,學習者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問題井噴后初步構建問題系統,理清并聚焦核心問題,在破解核心問題的過程中持續探索與追問,通過追問可再建構特定的問題系統,最終解決問題。提問、追問及問題系統建構的過程,是學習者知識體系建構、經驗獲得及智慧生成的過程,同時實現學習的主動發生、持續發生和深度發生。
??????? 問題化學習的過程包括:
回到解決問題的前端——自主提出問題;
把握主要矛盾與焦點——聚焦核心問題;
經歷系列問題的解決——持續探索追問;
走向結構化深度學習——建構問題系統;
學會共同學習與生活——合作解決問題。
第三節? 問題化學習的學理分析
??????? 問題化學習與動機系統,如何開啟?首先,學習者自主提出問題體現了其自主發展的需求;其次,學習者追問與求索體現了一種持續探索的精神;最后,問題化學習的過程也展現了學習者的自信心與勝任力。所以,問題化學習者是樂學者。
??????? 問題化學習與元認知系統,如何開啟?首先,當學習者通過自主提出問題鎖定了對一項事物的探究時,就錨定了學習的目標;其次,判斷核心問題是分析問題、厘清問題、對問題重要性進行判斷的過程,包含對問題的清晰度監控與準確把握;再次,持續追問是一種認知的過程監控;最后,建構問題系統是學習者解決問題與發現學習路徑的過程。所以,問題化學習者是會學者。????
?????? ? 問題化學習與認知系統。認知是在意識水平上對思想和表象的加工。認知的核心是思維?,F代學習科學認為,學習是一個認知建構的過程。問題化學習作為一個認知過程,其價值主要體現在:首先,問題化學習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現與解決的認知過程;其次,聚焦核心問題的過程是一個辨別、理解、分析的認知過程;最后,追問與建構問題系統是內化知識的過程,也在完善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同時發展學科思維的過程。所以,問題化學習者是善學者。
?????? ? 問題化學習與社會建構。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社會環境對學習有關鍵性的作用,社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整合促成了學習。在教學視域中,問題化學習互動三主體構成了學習共同體。問題化學習以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真實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在學習共同體中通過對問題的持續探索、對話與交往撬動“以教為中心”的課堂,進而引發師生關系、教學流程、教學支持、課堂生態等一系列深刻轉型。首先,學生自主提問改變了傳統課堂中單向的教師傳授方式,學生向教師請教、詢問、質疑,與教師探討,體現了更民主的師生關系;其次,學生持續追問突破了教師預設的線性路徑,改變了教學流程;再次,學生自我追問、自建問題系統帶來了學習路徑的個性化,從而引發教學支持的全面調整,包括豐富的學習資源、必要的學習支架,從而使學習者獲得更充分的自由學習機會;最后,學生互動追問改變了課堂生態,課堂更多體現了生生互動。而問題化學習的價值就是促進合作討論從“互說”“互教”走向基于傾聽的“互問”“互學”。所以,問題化學習者是互學者。
?????? “轉識成智”的機制原理。首先,轉識成智是轉知(知識)為識(認識)。問題化學習既具有認知功能,也具有元認知功能和動機功能,并且這個認識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加工的過程,是持續深入地主動加工從而獲得認識的過程,因而他可以把外部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活的知識。其次,轉識成智是轉識(認識)成智(智慧)。轉識成智在問題化學習中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對問題的自主發現與提出為開端,同時通過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者持續的探索與追問,形成特定的問題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化學習就是將原來的讓學生接受獲得知識,轉化為讓學生親身體驗“智慧的生成與建構”,也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
??????? 問題化學習不僅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生成智慧的能力,是一種探究、求索、對話、自省的方式。問題化學習還是一種人生的狀態,人總是在不斷地自我追問中,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