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親子班教練晨會上, 曹教練給大家分享了《非暴力溝通》的話題,有兩點我體會很深:
1.那個捅人18刀的少年犯,因為有幸遇到志愿者,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他獲得了從未有過的理解和接納,他連自己也不清楚的內在需要被人讀懂之后,他的內在潛能被激發(fā)出來了,從而一改消極怨憤的心態(tài)成為積極改造的典型!這力量實在太強大了,如果沒有出現(xiàn)這個重大的人生轉折,他可能一輩子帶著犯人和壞人的標簽,難以融入社會,只能破罐破摔!
因此,我覺得非暴力溝通,能讓人看到在不良行為和情緒表達背后,隱藏著正常的基本需要,只是這種需要沒有得到正確的表達。一旦不良行為人的內在需要被看到、被澄清、被同理,他就會被賦予能量,激發(fā)其內在的優(yōu)勢資源,向著正向積極的方向改變!歸結起來非暴力溝通法的運用及其效果就是:看到——理解——發(fā)現(xiàn)——賦能——蛻變的過程!
因此,學習非暴力溝通,及時從別人的不良行為或拒絕、指責中看到別人的需要,尋求一種滿足彼此需要的解決之道,是一種雙贏的思維,很多沖突都能迎刃而解!
2.長頸鹿和豺狗兩種溝通模式的對比,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和反思。
反思自己過往的溝通和反應模式,我顯然是屬于豺狗式的溝通。我的完美主義傾向常常使我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和他人,容不得馬虎敷衍,因此,對某些做事隨意的人來說我是挑剔的。在親子關系中,我常常因為孩子沒有按自己的要求行事或者犯錯而批評指責,我常用的語言模式是:“你怎么……”“你應該……”當孩子頑皮不聽話時,也常常用命令威脅的手段來讓孩子順從。當孩子沒有順從或者發(fā)脾氣時,自己感到權威受到挑戰(zhàn),本能地會產生抵觸和攻擊……。這種攻擊不僅對人,也對自己,我常常因為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沒能做到一個好母親而自責,從而對自己產生自我否定的攻擊!對孩子而言,豺狗式的溝通常常使孩子有挫敗感,導致自信不足,其行為反應模式也是豺狗式的條件反射!
長頸鹿寬容、冷靜、不敏感的心態(tài),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當下的情緒,不糾結于他人的情緒與壓力之中,是讓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狀態(tài)。在這兩種溝通模式中,顯而易見,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期待長頸鹿式的溝通模式!
然而,要看到并理解到他人言行背后真正的需要并非易事。在親子教育中,我們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透過孩子不良行為和情緒看到孩子渴求被愛和尊重的需要!當家長有了這樣的認識,就可以坦然地接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并給予適當?shù)幕貞皇菍购凸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