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國風·衛風·木瓜》
5月16日,星期四。
鋼琴課請了一節課的假,再到課堂的時候收獲了老師和同學關切的問候。因為原來有基礎,缺一堂課對我來說不影響練習的進度,會課的時候,老師對我的彈奏還是滿意的。
寫日記是進行日常隨機性的寫作訓練的最佳方法,可以隨時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為記錄下來,與生活保持密切的聯系,不斷提高表現生活的能力。寫日記更隨心些,寫什么、怎么寫沒有太多的限制,它也是我打破公文寫作程式化的方法之一,公文寫得久了,搜索引擎現在又如此強大,更不要說現在又有了AI寫作,但那些文字是機械的、沒有生命力的。寫了近一年的日記,我的五感似乎越來越靈敏了,一片落葉就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感受,我的日記看似生活日記,但并不是簡單地記流水賬,而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發現素材、捕捉感受、寫景狀物、表情達意的能力。正如《寫作教程》中說的“進行寫作日記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激發寫作的興趣,培養寫作的習慣,日積月累,提高寫作能力,使寫作式日記成為積累寫作素材的倉庫,練習寫作功力的園地,傾吐心里話的知心朋友,值得永久珍藏的成長記錄。”
我很喜歡原來自己很感性地寫東西,每篇文章都會傾注很多情感,那些文字是流淌的、是靈動的、是能感人心扉的。每每有寫作的沖動,不分晝夜,一定要把內心的想法一股腦兒地寫出來,寫完之后,伸個懶腰,內心滿足極了,像成就了一項工程。情到濃時,你就會寫詩了,不用人教的。白居易說:“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情是文章的根本,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感動人。
我現在讀書的目的有一部分也是為了寫作,通過閱讀可以打開思維,學習和借鑒他人是如何積累素材利用素材、構思作品和進行藝術表現的。讀得多了,思想和作者有很多碰撞,自然也生出很多想法來,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學習唱歌也是,很多歌詞就是一首詩或者一首詞,意境很美,簡單的一句歌詞也許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5月17日,星期五。
我的讀書直播間來了一位讀書主播,在她來之前,我的直播間經常是零人,我很少在意這些數字,多長時間能讀完一本書是我關注的目標。她很有意思,在半點或整點的時候會給我刷禮物、分享直播間、點贊,告訴我說這叫拉流量,她給我講了很多如何接人、留人的技巧,我說我平時都不做這些的,我不是為了創業賺錢。她很理解我,但她說:姐,現在有很多讀書APP,人家想聽書直接去那里不好嗎?”我知道她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去留隨緣。她還和半仙似的說我某年某年怎么樣,竟然說得都很準,遇到她我很開心,慢慢得也學會穿馬甲、刷禮物、分享直播間什么。
下午去上聲樂課,前后的同位都很關心我的身體。學的歌曲是李清照的詞《月滿西樓》,我很喜歡唱這類歌曲,學了歌又背會了詞。下課放學的時候估計是站的猛了,走出教室我頭暈目眩要暈倒的樣子,我拉著同位在樓道的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了片刻,才恢復狀態。這種情況不是一次兩次了,下周看病的時候要一并問一下大夫。
去停車場的路上有一道花墻,一半是薔薇一半是爬山虎,薔薇開過只剩一片花藤和綠葉,倒是爬山虎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有鐵柵欄,所以它們有一些是掛在那兒的。一大片葉子有五片小葉子,邊緣都是鋸齒狀,細細的藤讓我想起了葉圣陶老先生寫《爬山虎的腳》,于是我靠近它翻開它的葉片去找它的腳,那些卷曲的藤須很是可愛,更可愛的是葉老先生的形容。這半墻爬山虎,深深淺淺的綠,葉片間還有一些黃綠色的小花,愛寫作的人就是這樣,一片葉子、一陣風、一朵花就入了眼,覺得生活到處都充滿了生趣。
5月18日,星期六。
畢淑敏的《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已經讀到了最后一章:我們為什么旅行。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是:給你一顆光芒之海。
光芒之海是一顆粉色鉆石,“它清冷寒澈,極淺淡的櫻紅色,散射著柔和無比的光芒,好像一朵花在害羞地沉思。”它的重量是18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業已琢磨的鉆石之一。旅行團從珍寶館出來,翻譯說:“作為紀念,我送大家沒人一顆光芒之海。”大家哄笑。翻譯說:“光芒之海世上只有一顆,誰都不應該將它據為己有。不過每個人都可以藏有一顆心靈的光芒之海,你可以像它那樣高貴而尊嚴,天下獨霸,唯此為大。它的顏色,如最淺的碧桃花落入流動的溪水中,疏淡雅靜,內斂安寧。真正的愛,正是以這種顏色這種狀態為最佳。不濃烈,但持久。”
也許我余生沒有機會親眼看到那顆光芒之海,僅僅讀畢淑敏的文字我已經感受到那顆光芒之海的能量和持之以恒的溫暖。很多人和物都是有能量的,而且是巨大的正能量,你看到、聽到、跟隨,便也充滿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