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為不知道如何閱讀而煩惱。
有的人讀書很快,幾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一本書。對于書中的內容,還能很快地掌握。
有的人讀書很慢,讀一本書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讀了一些就放下了,過了一段時間又開始接著讀。盡管讀得很慢,但讀過的書基本上沒有什么印象,更談不上有什么收獲。只能說他讀過了這些書。
為什么同樣是讀書,有的人卻能對書本內容記憶猶新,而有的人對于剛看過的書卻形同陌路。這其實和會不會讀書有很大關系。
閱讀完一本書,可以試著回答四個問題。如果你能輕松回答,那么說明你對于這本書已經了解了其精華。你的讀書是有效的。
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1.從整體上來說,這本書主要談了一些什么問題?主題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觀點?圍繞這個主題,作者是如何展開的?如何一步一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若干個從屬關鍵議題來闡述的?
2.作者做了哪些細節說明,分別說了一些什么觀點,具體是怎么說的?你能找出哪些主要的想法、立場、聲明與論點。這些觀點又組合成了一些什么樣的特殊信息,是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
3.作者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你可以接受哪些?哪些你不能接受?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定是在搞清楚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在詳細地了解整本書說了些什么之后才可以完成。否則你無法判斷這本書講得是否有道理。等你了解了一本書,而且又讀得非常認真,非常仔細,你會對這本書做一個自己的判斷。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和信息,你一定要清楚這些資訊和信息有什么意義。為什么作者會認為你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
如果這本書不僅給你提供了資訊和信息,而且對你有所啟發,那么,你就更應該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以上四個問題是閱讀的基本規則,也是一個閱讀者應該思考的問題。這個原則適用于任何一種讀物,包括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于一個廣告。
俗話說:“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獲。”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看一篇文章,一定要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我們讀一本書,一定要了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他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
通過這篇文章,通過這本書,作者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什么?
這篇文章、這本書是否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示,或者讓我們產生一些思想和情感的共鳴。這些啟示和共鳴,對我們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是不是大有益處?
只有弄清楚這些,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閱讀是不是有效,我們是不是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了思考,我們通過閱讀,是不是已經有所收獲。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最有效的閱讀效果,達到最高的閱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