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際網絡,拓展商業機會的行動指南》這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與凱利和霍夫曼的出發點不一樣,她希望人脈能夠解決的問題是:快速獲得最佳解決方案。也許是為自己找工作獲得最佳方案,也許是為工作上面臨的一個難題獲得最佳方案,還可以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本書聚焦在商業領域,強調人脈所能帶來的經濟效應。而發展牢固的人際關系,是人脈會起到正面效應的前提。
何為牢固的人脈?人脈就像是一張網絡,需要有結實的節點互聯,才能牢固,這些節點必須是:無私和慷慨、總是開放人脈網絡、先對人感興趣再找商業價值、積極熱情、專注自律、雙贏心態、勇敢、信守承諾、勇于嘗試、好奇心、堅韌執著、真實、先理解對方、積極主動的。一個健康的人脈網絡需要有這些節點,而成為節點也代表著個人發展了牢固的人際關系。可以說,成為節點是本書設定的一個目標,這本書就是教大家怎么成為節點的。
如何成為節點?首先要有機會連入網絡,有四個要素是必備的——信譽、個人品牌、知名度、社會資本。這四個要素說的是底層的素質,表示你自己需要先有一些籌碼,再考慮去交換利益。
本書第二部分寫的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拓展人脈的路徑,線上有個人主頁展示,線下有各種大型小型的聚會,它們有不同的特點,進入這樣的圈子也有不同的代價,選擇之前,先確定目標。
本書第三部分寫的是,當你選擇了某種路徑,觸摸到了一些人脈之后,該怎么辦?作者提出了FITTER模型——繼續跟進(人脈分類ABC)、展示影響力、明確目標人物、普通聊天化為商務洽談、建立密切關系、研究。基本上每一個步驟用一章內容來寫,我只摘出她獨特提到過的幾種方法:
- 溝通風格——思考型、感知型和意識型。思考型重數據、邏輯與細節,感知型情緒外顯且說得多,意識型說得少靠直覺決策。在對話時,首先判斷對方的風格,再用對方的風格與他交流,用鏡像效應保持和諧的溝通氛圍,融洽的關系,是避免自己被迅速擠出門外的好方法。
- SEVEICE指南,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多的幫助。當把提出要求,轉換為尋求幫助和建議,更容易得到回饋。SEVEICE指南具體是指:明確具體的個人品牌、提供非凡的客戶服務、與A類聯系人保持聯系、適時出現在圈子里、積極主動求推薦、異業合作、提供指引。
本書最后一部分寫的是,建立人脈網絡運營策略,其實就是一套流程——目標→審視→尋找→建立→保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目標、人脈節點、A類聯系人。
人脈·希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