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的力量-
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在建國后的一次慶功會上,曾向群臣解釋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吾擒也。”
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一開始,只要他親臨戰斗,則每戰必克,劉邦則臨戰必敗,但結果卻是劉邦勢力越來越大,而他的勢力卻越來越小,最終落得個被圍垓下、自刎烏江的結局。他至死也沒弄明白,他到底失敗在什么地方,還說:“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p>
劉邦的勝利,是團隊的勝利;一個團隊對一個單人的勝利。
21世紀的舞臺上少了戰場上的硝煙,多了商場上的競爭,這是一個追求個人價值實現與團隊績效雙贏的時代
“大成功依靠團隊,而個人只能取 ?得小成功”。
——比爾蓋茨
聯想提出的口號赫然是“打造虎狼之師”,它塑造的員工是既要像獸中之王老虎那樣擁有“以一當十”的王者風范、英雄氣概、雄厚實力,又要有像群狼那樣分工合作,精誠團結的“以十當一”的精神,每個人知道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和作用,把個人目標與團隊共同目標合二為一。而這,正是聯想能夠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
為什么人多力量卻不一定大?
華盛頓合作規律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邦尼人力定律
多少有點類似于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一個人一分鐘可挖一個洞,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這種團隊協作中出現內耗的現象被稱為邦尼人力定律。
怎樣才能人多力量大?
我們的社會太強調英雄,總在強調“以一當十”?!耙砸划斒辈⒉浑y,但是,難的是“以十當一”。“以一當十”只要最大程度地發揮一個人的潛力就行了。而“以十當一”則不同,它需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十個人的潛力,而且要使這些潛力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因此,團隊的成員除了應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這種合作能力,有時甚至比成員的專業知識更加重要。
2
- 團隊精神-
如何理解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合作的精神。合作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之道。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團隊合作的關鍵,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精神。
簡單地說,凝成團隊的行動就是合作,如前所述,團隊精神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合作的精神。可以說,合作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之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頭驢的故事
兩頭驢栓在一根繩子上,有兩堆草料在相反的地方,每一頭驢都想吃離自己最近的那堆草,因為繩子的長度不夠,兩頭驢發生了激烈的繩子爭奪大戰,后來筋疲力盡的兩頭驢坐下來想了想,為什么我們不能一起去吃草呢?
相同長度的繩子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著雙贏或多贏。能夠把一個人的贏,變成雙贏或多贏,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贏也就是一個人贏,不可能雙贏,更不可能多贏。
企業不是某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做好的,需要所有人員的精誠合作才能實現成功。合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唯有善于與人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 團隊精神是現代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怎樣才算是具備團隊精神?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溝通都十分重要。在生活中,它能幫助我們與他人交流信息,建立友誼,促進合作;在工作中,它能保障團隊中的各項工作交接暢通、順利進行。我們發現,如果事先溝通充分,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避免。一個善于與別人溝通的團隊成員,可以更好地讓自己的設想為其他團隊成員所理解與接受,得到他們的充分信任,讓整個團隊充滿團結協作的氣氛。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團隊合作的關鍵,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精神。
在團隊里,如果溝通渠道比較暢通、信息交流比較頻繁,每一位成員都能與其他的成員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那么在工作中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就不會存在無法克服的障礙。相反,如果溝通渠道不夠暢通、信息交流不夠頻繁,團隊成員之間不能保持良好的溝通,那么團隊成員之間就很容易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
3
- 忠誠度-
從字義上講,忠:古人講“盡心為忠”,誠:誠者,信也,就是真實不欺。忠誠就是竭盡全心全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做好事情。
忠誠程度
員工忠誠度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誠程度,是指員工對于企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指向和心理歸屬,即員工對所服務的企業盡心竭力的奉獻程度?,F代企業中,忠誠是職業人應遵循的一種職業基本準則,是指對組織或個人甚至是信念的真實無欺、遵守承諾和契約的品德及行為。
蘇武牧羊的故事
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首領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匈奴首領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才被釋回。蘇武牧羊是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蘇武死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忠誠是相互的,你忠誠于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忠誠。忠誠是360o 的,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一個喪失忠誠的人,不僅喪失了機會,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更喪失了立足之本。即使是哪些從你身上得到好處的人也會鄙視你,遠離你。
“忠誠”是職場必備的美德
雖然,考察一個人是否是好員工,有許許多多的素質要求——能力、勤奮、主動、正直、負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板更愿意信任那些足夠敬業的人,即使他的能力稍微差一些,而不會重用一個三心二意、沒有責任心的人,哪怕他技能一流。單純強調能力而忽視忠誠是危險的。
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你有多大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別人是否看重你的能力。有觀點說,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忠誠作為一種能力,他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和核心,因為如果一個人缺乏忠誠,他的其他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愿意使用一個缺乏忠誠的人。
“如果能捏起來,一盎司忠誠等于一磅智慧“?!?/b>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對你的老板和公司是足夠的忠誠。你的一分忠誠相當于你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16分智慧!
怎么樣才能做到忠誠?
?企業是一條航行于驚濤駭浪中的船,老板是船長,員工是水手。一旦上了這條船,員工的命運就和老板的命運拴在一起了。老板和員工有著共同的前進方向,有著共同的目的地,雙方絕對不是對立的。老板承受著保障公司生存以及全體員工發展的壓力。與老板同舟共濟,包括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最大可能地分擔老板的壓力,和老板一道,讓企業這條船駛向成功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