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就是做書,曲線救國一下,也是賣書,當一名書店的店員。所以看《編舟記》特別親切,特別悸動,它深入到了遠大理想的骨血內核,從謀劃選題、擬定提綱、收集材料到全局成篇,痛痛快快、仔仔細細地講述了一本書的誕生,只是這本書更為特別——一本包羅二十萬詞的中型辭典。在詞匯的汪洋大海中,多少人為了挑選詞語而絞盡腦汁,并不是一個詞必然優于另一個詞,完全是合適,有了這個合適的詞就構成了恰當的語氣和語境,混沌即刻變為清明。所以,辭典就是幫助人們渡過詞語之海的諾亞方舟——一本好的辭典,一本凝結著語言智慧的辭典。
《編舟記》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辭典編纂事業的學者松本老師要主持一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而與之合作近三十多年的編輯荒木公平卻因要照顧妻子選擇退休,二人看著剛剛爭取下來的出版課題《大渡河》又喜又憂,喜的是這是一本包含雄心和抱負的宏圖著作,枕戈待旦,蓄勢待發;憂的是目前編輯部人員不足,資質不夠,務必要找到一位像荒木編輯一樣能堪此重任、值得托付的繼任者??蛇@樣的人多么不容易尋覓,他不僅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活躍靈敏的詞語嗅覺,更要靜得下心,耐得住苦,忍得了寂寞,受得了清貧,而具備了這些條件的年輕人在現代社會將會有一個更形象的稱呼——異類。
馬締光也就是這樣的異類。當荒木第一次見到馬締時,編輯的職業敏感度就告訴他:找到了?,F年二十七歲、碩士畢業、工作三年的馬締正頂著一頭凌亂的碎發、挽著不平整的白襯衫衣袖站在一排貨架前,投入進行著一場一個人的戰斗,重疊、移動、騰挪、錯位,貨架瞬間變得井然有序,毫無空隙,手法精湛,令人驚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荒木暗暗得意,整理歸位的拼圖技巧正是辭典編輯的核心素養,因為他們必須在有限的版面內精煉詞句,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出最全面最準確的思想。當然了,這僅僅是初面,還是個背影,荒木決定直接進入口試環節:“島這個字該作何解釋?”適合的人選就是根本不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感到意外和不解,馬締歪著腦袋,一臉沉思,然后字斟句酌地說出關于“島”字至少五種以上的解釋。松本老師和荒木前輩終于感到安慰,這意味著《大渡?!氛娴目梢哉絾恿?。
怎樣才能編成一部辭典?首先是明確編輯方針,以《大渡海》為例,目標是收錄約二三十萬個詞條,做出更契合現代感的釋義,同時盡可能收錄諺語、術語和專有名詞,讓這本辭典還可以作為百科辭典使用。
明確了主體思路,就是確認詞條。先找出現存辭典中必然收錄的詞匯,作為基本詞匯,除非特殊理由,決不會排除在外;其次再區分出小型辭典和中型辭典的收入詞匯,做出相應標記;同時搜集古語、新詞、外來語、術語等各種詞匯,最終由主持編輯甄別取舍,選定詞條。
接下來就是由編輯部擬定《撰稿要領》,用來規定一個詞條的字數、文體、應包含怎么的信息。根據《撰稿要領》寫出實際范例,并且多樣化,從不同類型的詞匯中都要選出地名、人名、含有數字或附帶插圖的條目,在反復的修改和潤色中,力求做出最符合編輯方針的文本示范。這一步完成后,便能大體決定字體大小、排版方式及頁面設計,計算出可收錄詞條數量、總頁數及定價。
普通詞匯的釋義由編輯部確定,而對于特定領域的專業詞匯,編輯就要寄出《撰稿要領》和示范說明,對外委托撰稿,聘請具備相關資質的專家、學者、教授擔任主筆人,設置截稿期限,然后跟進并催促執筆者按時交稿。所有的稿件,不管是編輯部自己編寫的還是委托外部撰寫的,完成后都要反復推敲,盡量精簡字數,帶有例句的,必須核對例句,以檢查例句是否符合釋義,從原著引用是否準確無誤。經過例句核對后的稿件,再由編輯部確定統一格式,指定字號或標注讀音等,確保不會產生混淆和混亂。
定稿后的稿子就可以交給印刷廠開始第一版印刷,從這時候開始,辭典就進入反復修訂的校稿環節。一般中型辭典,從一校要進行到五校,也就是說來回在編輯部和印刷廠往返五次,而大型辭典,可能會反復進行十次校對。
在一校和二校階段,主要檢查內容和版面形式;三校按照拼音順序整理好所有的稿子,一窺整體效果,同時檢查有無重復或遺漏的詞條以及插圖的位置;四校決定每一頁的排版,調整插圖位置,控制總頁數不發生變化;五校進行最終確認和匯總,還要預留因國內國際發生重大事件而臨時增加詞條的空白位置。
簡單梳理框架,已經感覺到編纂詞典的繁重,而充斥其間的是永無休止的繁瑣。詞語是有生命的,原有的詞語既會失去某些原意,也會拓展出新的含義,再加上時代的變遷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新興詞語不斷產生出現,想要編出一本包羅所有詞匯的辭典從源頭上似乎就是不可行的命題。而更重要的是,詞匯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表達思想、傳遞感情、留存記憶的橋梁,是人類的文化能夠代代流傳的紐帶,正如陳寅恪先生曾說:“每解釋一字,就是做一部文化史?!本幾朐~典絕不是僅僅依靠編輯、執筆人就能完成,還包括廣大的使用者,是集體智慧和心血的凝結。這本書只有五個章節,老一代的編纂人松本和荒木,為了《大渡?!愤x中了年輕的馬締,馬締在前輩的幫助下歷經十五年完成《大渡?!罚⒃谶@一過程中,以實際行動和人格力量感染和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人理解并喜愛上辭典事業,這也正是文明能夠薪火相傳的不朽魅力。
對任何一種職業或技能的深入講述都是令人著迷的,一是專,二是精,有湯有肉,有滋有味。這本書除了專業地講述了一部詞典的編纂過程,更多是關于某個詞的含義理解,從開篇貫穿到結束。作為《大渡?!返膱绦腥?,松本、荒木、馬締完全是以詞典為生活方式,隨時都在思考某個詞的含義,當年輕的馬締陷入戀愛困惑時,第一反應就是去查一下戀愛這個詞:“指對特定的異性產生特別的愛慕之情,并因此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情緒中。心情激昂,渴望兩人獨處,分享精神上的一體感,若有可能也希望與對方身體結合,但往往難以如愿,令人郁郁寡歡;極少情況下愿望得以實現,則令人欣喜若狂?!苯酉聛硐氲降膭t是解釋中把對象限于“特定的異性”是否合適。當他中意的香具矢小姐發出主動邀請時,立時心跳加劇,有如登天,令馬締茅塞頓開的是一下子體會到“上”和“登”兩個詞的區別:“上”的重點在于向上移動后所到達的頂點,比如人們常說“上來喝杯茶”;而“登”則強調向上移動的過程,比如登山就是至以山頂為目標邁開雙足攀登的整個行動。而被譽為辭典之鬼的松本老師,為了讓年輕的編輯親身體會三角關系,不惜讓他們親自體驗一番,因為“即使熟知字面意思,倘若不曾實際陷入三角關系,終究無法徹底體會那種苦悶和煩惱。沒有徹底把握的詞匯,便不能給出準確的解釋。對致力于編纂辭典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時永無止境的反復實踐和思考。”
書中對各行業有一個簡短的定義:以什么為業的人。這里的業不僅僅是行業或者職業,更有業力的含義,有些人投入到某一領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有些人是生來的興趣和天賦所在,宿命般的走向必然的選擇。書里塑造了松本、荒木、馬締這些酷愛辭典編纂事業的主人公,癡迷,認真,執著,頑強,因此才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專注力和持久力。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是幸福的,它來自于全身心投入的存在感和歸屬感,沒有對生命有何意義的茫然思考,沒有顧慮利益的違心選擇,更沒有做出選擇之后的患得患失。人生像一支修正的劍,筆直地射向既定的目標,所以他們雖然也會有猶豫、挫敗、力不從心和自我懷疑,卻從不會放棄,總會肩負起這份使命,懷揣希望,勇往無前。
說到這里,想起寫這本書的作者三浦紫苑。她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應聘出版社編輯時,應考作文受到編輯村上達郎的賞識,挖掘出她的寫作才華,之后的《多田便利屋》和《哪啊哪啊神去村》連續獲得圖書大獎,而這本《編舟記》更是在二零一二年獲日本全國書店店員全數支持,攻下第一名。我想,她一定熱愛著自己所從事的出版事業,熱衷于詞匯在想象和情感支配下的恣意組合運用,更熱衷于書籍這一奇妙的存在體,在《大渡?!纷詈蟮倪x定紙張階段,她不遺余力地描寫了辭典用紙那完美的滑潤感:“薄而光滑,手感絕佳。雖然皮膚感覺清清涼涼,但紙張的色澤略微偏黃讓人感到溫暖?!薄胺摰臅r候,紙面就像吸附在指腹上一般,但是卻不會一下子粘連起好幾頁,也不會因為產生靜電而粘在手指上。放佛干透的砂一樣,爽快地從手指脫落開來。”作為同樣的紙張愛好者,我分明感到一種純生理上的愉悅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