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匠人’,狹義地說是手工業(yè)者,但在現(xiàn)代日本社會,他們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定義。在維基百科日文上,有一段對于‘匠人氣質(zhì)’的定義是這么說的:‘追求自己手藝的進步,并對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協(xié),只做自己能夠認(rèn)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棄利益于不顧,也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完成。’”
而今天我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編舟記》,這部影片所要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玄武書房擬定一部名為《大渡海》的面向當(dāng)代大眾的中型詞典,由為詞典付出畢生精力和心血的老學(xué)者松本老師所主持,但就在這時其得力助手荒木因要照顧生病的妻子而選擇退休,而辭典編輯部里僅剩浮躁的西岡和簽約職員佐佐木,為了能讓編纂詞典的工作得以進行,荒木急需找到能到但此重任優(yōu)秀的后繼者。但能夠有耐心、不厭倦繁瑣的作業(yè);專注于詞匯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自我,同時具備廣闊的視野的年輕人在現(xiàn)代社會里少之又少。
就在這時西岡遇到了個性古怪,有些木訥,認(rèn)真工作卻不懂得與人溝通交流的“認(rèn)真”——馬締光也。在馬締進入辭書部,接觸編纂詞典這個工作之前,一直都是玄武書房里第一營業(yè)部里的一名普通推銷員,被同事視為“廢人”一個。
在荒木的邀請下,馬締從時尚、高大的主辦公樓搬到爬滿綠植,古老、破舊的副樓。在堆滿大部頭工具書和資料卡片的逼仄的辦公室中,開始了編纂詞典的工作。在一味的去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編纂詞典無疑是一項復(fù)雜、繁重、單調(diào)而又枯燥乏味的工作,編輯們需要每天面對著成千上萬個詞條,在缺乏快速便捷的現(xiàn)代采編工具的情況下,靠純用人力手工查找和采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進行。這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絕對是枯燥乏味到難以忍受的且絕對不愿去從事的。但是馬締光也卻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樂趣,自己失散已久的另一半靈魂。在浩瀚的詞語海洋中,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一艘駛向彼岸的小船——《大渡海》終能得以問世。
在為馬締的歡迎會上談及編纂詞典《大渡海》的初衷時,主編松本老師滿懷熱情的說了這樣一席話:“語言的海洋廣闊無垠,而詞典便是漂浮在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人類乘著名為詞典的扁舟在海上漂浮,尋找能夠確切表達自己心意的語言。那是發(fā)現(xiàn)獨一無二的話語的奇跡,為那么想要渡過汪洋,去與他人結(jié)下羈絆的人們獻上的詞典,那就是《大渡海》。”
“看到“廚師”一詞,浮現(xiàn)在馬締腦中的自然是香具矢。“以烹飪?yōu)闃I(yè)的人”。看到‘業(yè)’這個字,是指職業(yè)和工作,但也能從中感受到更深刻的含義,或許接近天命之意。以烹飪調(diào)理為業(yè)的人,即使無法克制烹飪熱情的人。通過烹飪佳肴給眾人的胃和心帶來滿足,背負(fù)著如此命運、被上天選中的人。”
在這部電影中不僅有辭典編輯部里面十年如一日,一絲不茍專注于編纂,癡迷于詞典的魅力里無法自拔的松本,荒川木和馬締。也有以不斷專研,精進廚藝為己任,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自己熱愛的烹飪的香具矢,“梅實”里的主廚和前輩。還有專注于造紙研究,追求精益求精的宮本一群人。在這部電影里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整個故事緩慢悠長,令人回味不已,不僅有著勤勤懇懇令人為之動容的“工匠精神”,而且有著相濡以沫,相依相伴,彼此支撐的無言的深情。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深深淺淺的牽絆,和道不盡的深情厚誼。
這種“做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這種將畢生心血都無私奉獻給自己所愛的事物,不為名利所累甘于寂寞的精神。在快節(jié)奏,競爭力壓力大,充斥著金錢與名利氣息的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看來可能有些過時,甚至不切實際。但有生之年如能夠編得一葉孤舟,立一技之長,而貞靜自守。這樣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人世間一種至高至上的幸福呢?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心中永有熱血,甘于貧窮,依靠信念、信仰,看著自己的作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成為能為大眾所喜愛,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
而影片中的《大渡海》的正式完成與發(fā)售也正意味著新一輪的修訂工作的開始,發(fā)生在編纂《大渡海》詞典過程中的快樂與感動,那一份誠摯的心情也將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最后也愿,觀看電影的你也能收獲到這份快樂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