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的需要儀式感,過年也不例外。過年之前媽媽都會問我想吃什么?以前我都說隨便,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所以每次都要說出點東西,比如魚啊,蝦啊,包子啊,媽媽就會樂呵呵的去準備。
貼對聯:大年三十總是要貼對聯的,每年都是我和我爸貼,媽媽燒晚飯,分工明確,我家貼對聯還是用漿糊的,漿糊是用月粉(老家話)具體是啥我也不清楚了,這就是儀式感,如果用膠帶什么的就沒那種感覺了。貼對聯時間可長了,需要半天,因為農村家里都很大,每個門,窗戶都不能落下。
包餃子:我家包的是方形的皮,用田里野菜和肉一起包的,像簸箕一樣,還記得小時侯肉才5塊錢一斤,吃肉就得等過年,那個盼望過年的勁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卻淡了,好想回到以前,但是不可能。
放鞭炮:鄉下的鞭炮真的是從晚上到年初一都不會停,對于鞭炮驅趕野獸我是相信的,因為我家小花就特別怕,平常叫得可兇了,一放鞭炮就慫了。
吃圓子:年初一總是要吃圓子的,而且要沾糖吃,我算是吃怕了,寓意著團團圓圓,來年甜甜蜜蜜。
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家每年還都會看,不過我堅持不了多久,我爸能堅持看完,每年的難忘今宵都特別好聽,希望這個節目不會變。
家鄉還有很多習俗,年三十晚上不倒水,不掃地,不能叫貓叫狗,真心喜歡家里的過年。
希望2018年順順利利,所有人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