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之詞,來源于儒家,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歷代儒客遵循與推崇之道德標準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吨杏埂肥侨寮医浀涞摹端臅分?。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于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中庸》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 看起來似乎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古人的智慧,似乎與希臘哲學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之流相去甚遠,而且將《中庸》《大學》《孟子》《論語》合稱四書,可見其地位之高,科舉的時代,如果沒有讀過這四本書,顯然就是沒文化,泥腿子,不入流,村夫野老的代稱了,不但沒有地位,甚至可以說沒有讀過書了。
? 所謂的中庸之道,似乎在生活工作中很常見了,你看身邊有權力的人,不求無功,但求無過,自然是常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了,于是乎,上行下效,業績上不去,自然也就是渾水摸魚,掩耳盜鈴的事簡直就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
? 放眼去看身邊的人,同學也好,發小也罷,同事也好,鄰居也罷,一個個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去了,卻忘了怎樣去做一個真正的“人”。遠的不說,單看業主群里的人,就足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了,但凡是一個不合理并且有悖于常理常識的規定,不但沒有一個人發言,恐怕還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發言,在事情得到解決以后,默默的享受著人家“維權”帶來的成果,心里默念著,這個傻×,就他嘴長,就他能,于是乎大擺宴席,今晚可以加菜了,上他一道硬菜,又有何妨。
? 中國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大國,漫長的歷史造就了許多所謂的“知識分子”“文化人”,莫不是孔乙己一類的人物,甚至還不如孔乙己,知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樣不去做出頭鳥,已經可以做到只要炮彈沒有落到自己頭上,自己就是幸運者,究竟在什么時候,中國有良知的人不但被砸斷了腿,像孔乙己一樣站不起來,究竟跪倒在地,并且早已經沒有脊梁了,究竟他還是等同于“人”了,至于活得有沒有尊嚴,過的有沒有等同于“人”的地位,就沒有人去關心了,殊不知時代的灰塵,落到自己頭上,就是一座山,所謂的帝國主義的大山,在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了偽概念,偽科學,但是常常看到他們樂此不疲,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除了中國人,其他的都是敵人,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個民族外在表現罷了,經不起推敲,更經不起琢磨了,壞就壞在,不但沒有人去關心這到底是不是偽科學,連求真務實的態度也一并摒棄了,遭遇不公的時候,自我安慰一下,我就是這個命,或者來一句,好人一生平安,雖然比君子當趨利避害是強了不少,但是比起阿Q的兒子打老子,還是沒見得有什么進步。
? 生活中,我們見多了偽君子在那里搖頭擺尾,說自己如何如何的善良,說自己如何如何的聰明,聰明是什么?聰明就是你去做炮灰,我享受漁人之樂了,既然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處世的哲學自然是不說錯話,辦錯事,能讓領導上司賞識,那自然是完美的處世法則,假大空自然是貶義詞,可誰又去在乎,每天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戴著偽善的面具,來一句××加油,那自然是偉大的情操了,卻對遭遇的不公,視而不見,想來想去,實在是太聰明了,中庸正是一種極度聰明的表現。
? 遙想孔子當年,肯定不是這么想的,而且誰又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那自然是一種高貴無比的品格,不但是高貴,且血液里面似乎也開始流淌著貴族的血液了,儒家固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的精髓當然是中庸了,誰不同意我跟誰急,想想這些年爆紅的人物,基本都是在售賣幸福,所謂的幸福,只不過是他比你更慘而已,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了,自己做孫子當然不夠,有人比我更孫子就是我的幸福,而我恰好在中間,自然是中庸之道的捍衛者。
? 很多人崇尚國學,口口聲聲都要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讀了幾行字,看過幾部電影,追過幾部電視劇,常常自詡為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什么?是根植于內心的質疑精神,是飽含激情的批判主義,是敢于面對不公強勢的吶喊,看過南懷謹的書,瞟過幾眼曾仕強的視頻,這就是所謂的文化,這就是所謂的國學,中庸真是一個偉大的名詞。
? 漢字固然是好的,傳播思想,通報信息,有時候還直達靈魂最深處,人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動物,就是思想和靈魂的高度不一樣,如果只為了吃飽穿暖,那么文字的存在意義又在哪里?有些所謂的人物,常常披著發揚傳統文化的外衣,販賣著由此產生的韭菜的擁躉,在不經意之間悄悄收割了一些肥壯的韭菜而已,賺足了腰包,有的甚至還收割了眼淚,同情,善良,這些人性中本來美好的一面,這是什么?這是中庸的欺詐,只不過在你愉悅的時候,順便拿走了你的鈔票而已。?
? 漢娜·阿倫特,猶太人,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的情人,她寫過一本書,叫做《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闡述的就是平庸之惡,環顧四周,平庸的人實在太多了,坦率的講,平庸之惡其實就是中庸的另一種表現方式,無意間與中庸之道不謀而合,正是我們身邊的人的中庸之道,造就了平庸之惡,這不是小眾現象,而是一種大眾意識,這種意識一定會害人害己。
? 謊言大行其道的時候,真話就變得尤為珍貴,且價值不可估量,我想這國的知識分子們,如果摒棄了中庸之道,一切都會云開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