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小滿
思維導圖這兩年很熱,長的基本是這個樣子:
我認為,思維導圖就是把大腦里的思維進行圖像化/視覺化的過程,是大腦思維的模擬呈現(xiàn)。說的再簡單點,就是把一個主題信息從總到分的梳理過程。
思維導圖應用的范圍很廣,看書做筆記,開會做記錄,聽課做筆記,平時做工作日志,甚至要去購物也可以用他做一個購物清單。
最近還聽一個朋友說,她學英語記單詞也用思維導圖,效果還蠻好。
看來思維導圖的用途,可以多方面拓展啊。
大家知道,以前我們記筆記,是從左上角開始,一行一行,一排一排往下記錄的,這就叫線性筆記。
跟思維導圖比,二者有何不同?
思維導圖是以樹干樹枝的形式開始記錄起,而線性筆記是從左上角開始記錄的;
思維導圖用關鍵詞來進行記錄,而線性筆記是用句子來進行記錄;
那么,思維導圖比起線性筆記,優(yōu)勢在哪里?
思維導圖層次分明,主次清楚,使主題一目了然。
還可以幫助作圖者梳理思路,使思路清晰、思考中心明確,并能使你快速分析問題并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本質。
現(xiàn)在流行的思維導圖是這個樣子的:
這張思維導圖用了7種以上的顏色。
很多教授思維導圖的老師也說,思維導圖的用色至少要在3種以上。
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人為了畫思維導圖,至少還得去買幾只彩色筆。
有必要嘛?
作為職場人士,我認為只要用到在辦公室常有的四色筆就可以了。他們是紅,黑,藍三色三只水筆和一只鉛筆(灰色。
另外,其實圖也是沒有太多必要畫上去的。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畫個蘋果都畫得像個梨,就不要浪費精力畫啦。最多畫個圓圈,方框框,波浪線就可以了。
職場人士使用任何工具都該以簡潔實用為標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目的,所以美觀好看只能兼顧。
但如果是小中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那我贊成畫得漂亮一些,多用色彩。因為孩子們大都喜歡有視覺沖擊的東西。便于記憶。
但對于成年人,特別是職場人士,很多思維導圖專家說要教你怎么畫圖怎么畫圖,這是舍本取末,故弄玄虛。
因為思維導圖的重點在思維,而不是圖。
還有很多人認為思維導圖就必須是向四周發(fā)散的,像這樣的:(下圖)
就不是思維導圖,這是個誤解。這也是正兒八經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精髓是邏輯。好的導圖不一定是顏色鮮艷,色彩豐富,張牙舞爪,正經地從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的。好的導圖是分支之間具有清晰、嚴謹?shù)倪壿嫛?/p>
至于導圖是從做左到右,還是從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用一種顏色還是七種顏色,這并不重要,看實際需要。
我用思維導圖也三個多月了,有點感悟。
我覺得思維導圖的核心其實是“整理”。
比如你看一本書以后,想做這本書讀書筆記的思維導圖,這是一個整理的過程,也就是將一本書中的知識體系整理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比如你想策劃一次活動,想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策劃,策劃的過程也是用思維導圖來整理自己混亂思路的過程。
你想寫一篇文章,想用思維導圖來列一個提綱,這也是將頭腦中混亂的、片面的思路整理成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
思維導圖和開發(fā)右腦沒有一毛錢的關系,思維導圖是一個整理工具: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知識,整理自己的工作,整理自己的人際關系。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思維導圖。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