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過被騙的經歷,除了認識不足的人被騙意外,有一些看起來非常聰明人也會被騙,就是自以為是的聰明人,原因就是四個字,在說明這四個字之前,先聊聊什么是聰明人?
那什么聰明人呢?聰明的人其實都是那些自以為是人呢?
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外在表征,就是那些看起來知識淵博、經驗豐富,認知深刻,有思想,有邏輯,有自己一套認知世界邏輯方法的人,他們幾乎都是自以為是。
看似聰明的人,他們認識世界的一切都是處在表相層面,而且執念很深,一但有了執念就很容易被人騙。
你見過那個牛人看似很聰明,他們的表現都是傻傻的,笨笨的。他們談到自己成功總是說自己的運氣好,自己走的大運的,而非努力的結果。而你相信的是:所有的運氣背后都是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如果真的相信這句話,那就徹底完了。
其實成功背后的真相還真是毫不費力,
為什么呢?
成功人是找到的符合天道的規律,所以他真的毫不費力就能解決問題,就能成功。
老子說:道法自然,無為而為。釋迦摩尼說:觀自在,王陽明說:致良知。他們講都是一個東西:那就是要覺知,而不是認知。
認識來自外在的學習,經歷、總結,而是覺知來自己的你的內心世界。
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會形成一個想法,想法重復了無數遍就會形成信念。如果這個念沒有接通覺知,那個這念就無法收入到內在本體,而是留在了外面。就會形成執念,進而產生欲念、妄念和雜念,這些 “念” 都是被外在所操控的,這就是自以為是的聰明。
這種聰明就四個字就可以拿下:相由心生。
如何那些拿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呢?
你是誰并不重要,你 “相” 誰非常重要。你只要符合他的心相,符合他自以為是的判斷,設計一個符合和他固有邏輯的模型,套路,方法論的方案。他覺著有利可圖,盡在掌控,什么都知道,感覺你就是傻子,他就會自動入局,最終被騙。
這就是亙古不變的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聰明背后的認知是判斷利弊得失,而智慧生發的覺知才能判斷是非善惡。
如何避開自己成為一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呢?王陽明在500年前就用四部教給我們揭示完畢。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