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培培
今晚上在學習強國推文中看到這么一個題目,我覺得挺適合現在躺平的自己,內心自己當然知道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但總會從這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最近總擔心自己用力過度導致身體欠佳,每天都會關注一些養生小知識,專家建議吃什么我就買什么,每天要自己午休,然而,晚上睡不著時就開始撥拉手機,有時候甚至還安慰自己,換換大腦也行,書也好久沒讀了,唉,現在想想,人啊,上坡難,要頹廢可就像坐滑滑梯一樣,也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看看下邊的文字,重啟自己。
漫漫人生路,與其把目光聚焦紛繁的外部世界,不如時常向內審視自己。當你的境界不斷提升,就會發現人的成長無非為:遇己、愈己、育己。
遇己
有言道:“閱人,真不如閱己。”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然而每個人最該遇見的,其實是自己。
一個人要想活得有意義,最應該做的,就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所在。
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就是真正成為你自己。只有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才能于碌碌無為的人群中脫穎而出,使自己活得真實而豐盈。
愈己
聽過一個“壁虎法則”,若是壁虎遇到危險,通常會主動折斷尾巴,讓自己逃生。之后,它便會蟄伏起來,刺激身體分泌一種促進再生的激素,使尾巴重新長出來。
恢復如初后,再繼續捕食。
成年人,也應當擁有壁虎一樣的“自愈力”。受傷之后能快速自愈,蟄伏之后依舊自強。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生命就是在不斷地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中度過。
好好治愈自己,所有的傷痛都會結痂,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堅韌而強大。
育己
把自己當成花養,就是最高級的滋養。
那養花需要什么?
陽光、雨露、肥沃的泥土、足夠的空間……再精心照料一段時間,它就會自然盛開。
滋養自己也是如此。
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前者養心,后者養身,樣樣都是養育自己的珍品。
一個人真正愛自己,就是堅持去做滋養自己的事情。
人生匆匆幾十年,沒有誰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完善自己的活法。
在往后的日子里,專注自身,好好認識自己、治愈自己、養育自己。我們便能把這短短一生,過出它應有的價值。
我們的靈魂,也會因此變得豐盈而美好。
我的感悟,人還貴在有自知之明,應該是心安即是歸處的后遺癥,我真正的用到了自己身上,新學期開始,我給自己擺正了位置,也知道自己只是小卡拉米,不過,我的內心是積極向上的,心也更靜了,只是如此節奏可能有點慢,不想折騰不想挑戰的心有些懈怠,所以,還是修行不夠,差太遠了,何為?書中尋找答案吧,我不想前功盡棄,不想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