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這本書我是最早看的電子版,后來又買的紙質版重新閱讀,隨著年齡經歷的增長,每次閱讀都有不一祥的收獲。
說到底,稀缺是一種“擁有”少于“需要”的心態,會俘獲大腦注意力,形成管窺心態,讓我們難以走出困境。具體來說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下緊急不重要待辦事項之中,缺少對長遠重要不緊急事項規劃,形成狹隘的管窺心態。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就像饑餓的研究對象日思夜想著食物一樣,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對于饑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于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亟待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對于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
我們需要通過余閑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①將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范圍內,比如信用卡還款日設置提醒。
②將某些略有困難但又值得去做、重復性高、可預測的事件設置為【默認選擇】,比如每月定期儲蓄。
③保持警覺,提前安排,只要有可能,就要將警醒型行為轉變為一次性行為,降低管窺心態可能帶來的損失。比如配置保險。
④找準關聯行動的時機,在富足時提前規劃安排,比如在漲工資時增加儲蓄額度。
⑤節約利用帶寬,合理分配我們有限的信息處理能力,比如每周安排休息日。
管理好帶寬、提前留有余閑以免被稀缺實質帶入管窺的短視之中是解決稀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