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段? 片斷三(步驟需要自己找)
成功心理學》P277頁
R:閱讀原文
克服對失敗的恐懼
對于你能夠實現的東西的唯一限制是你給自己設置的限制。自我預期值低和缺少投入有可能嚴重的限制你實現自身目標的能力。最大的恐懼之一---對失敗的恐懼也是如此。
在某些案例中,對失敗的恐懼有可能產生一種對你有利的消極激勵。這發生在你極為努力以避免失敗之時。如果你近期沒有學習,并且近幾次考試都不及格,那你也許會擔心無法完成課程;這種恐懼有可能促使你的學習習慣重回正軌。但是,在大部分時間里,對于失敗的恐懼會消耗你的精力和動力。害怕失敗會使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采取某個行動或做出某種改變的消極可能性上,從而減弱你的動力。
但我們設想自己做(或不做)某事會產生的結果時,對糟糕結果的非理性信念就會導致對失敗的恐懼。例如,對失敗的恐懼也許建立在對未知事物、被否定、不受認可或受羞辱,顯得愚蠢或丑陋等的恐懼上。在許多這些恐懼下面經常是一種更深的恐懼:對做得不夠好的恐懼。
正視你的恐懼
為了克服對失敗的恐懼,你首先需要正視你的懼怕本身。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會害怕失敗。甚至是高度成功的人,他們也害怕失敗。但是,成功的人能夠正視其恐懼,并且無論如何都能繼續前行。
請考慮下面的故事。有一次,一位著名的演員在上臺前神經緊張到崩潰。他被勒令去休息以便修復自己受損的神經系統。他感到恐懼,并對自己失去了所有的信心。一段時間后,他的醫生建議他面對自己鎮上的一小群人表演。當這名演員說自己十分恐懼失敗時,醫生回答說,他是在把恐懼當作藉口,恐懼并不是放棄的好理由。醫生告訴他,成功人士都正視恐懼,并且無視恐懼而繼續前行。這位演員正式了自己的恐懼,進而在這小群人面前進行了演出。他的表演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此后他認識到,他承認了自己的恐懼,但沒有讓他嚇倒。那一夜之后,他積極的讓自己在世界各地更多的觀眾面前演出,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克服恐懼,并且不會讓他結束自己的演出生涯。他知道恐懼也許總會存在,但即使感到恐懼也再不會讓他放棄了。
I重述原文:
在做一件事時,我們最經常的反應是什么?是擔心。擔心事情會往壞的方向發展,擔心自己臆想的事會發生,等等。然后會陷入深層的恐懼之中。所以不難看出,恐懼經常是由自己想象出來的。造成恐懼的原因主要包括2個,第一:不自信;第二:缺失必要的投入;
幾乎所有人都害怕失敗,擔心所求未果,因此會恐懼是情有可原,但要正確區分恐懼帶來的影響:
1.積極促進; 因害怕失去會變糟,因而促使自己為防止擔心的情況發生而更為努力。
2.更加消極;比如第一次騎車,因害怕撞到人,在騎車的時候,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撞人這件事上,或者自己會用何種方式撞人的惡性循環中。使自己的精力和動力被恐懼感逐漸消耗。
3.陷入自己想象的更深層的恐懼中。以2中的例子為例,因害怕會將人撞到,會想象把人撞倒后,對方會如何嚴重,或是如何無理取鬧,又或者如何“碰瓷”式地找自己索賠,然后自己連累了眾多親友····(越想越糟)。
針對上述所拆解的三點關于恐懼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 正視恐懼—— 端正心態,面對失敗每個人都會害怕,要建立“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的平常心。
2.明確目標,有效行動——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終為始,將目標分解為每周、每日的小目標,然后才去積極有效的方式去攻克每個小目標。
恐懼并不是放棄的理由,面對恐懼,要從思想上正視恐懼,行動上藐視恐懼,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才能戰勝并克服恐懼。
A1:聯系過往+復盤
離畢業還剩一年時間,但是自己的論文還沒發表。去找導師,去一直被推脫。現在心里亂糟糟,因為不止一次想到會畢不了業,我擔心不能按時畢業,但是每次論文被退,對外文的寫作有了莫名的恐懼感和迷茫,究竟要怎么才能發表?!
復盤:首先,應該正視自己的恐懼,即害怕因論文不能按時發表而無法畢業。要讓自己清楚認識現在的處境,靠導師是不可能的,唯有靠自己才能創造奇跡。
再者,從現在起,一切的一切都要以畢業為中心,以發表論文為首要目標。多向發表成功的師兄師姐、老師、同學虛心請教和交流,并且努力走出舒適區,慢慢開始學習外文的寫作方法,然后去模仿。針對現有的材料進行撰寫,并且要指定對應模塊完成的期限,并將每個模塊分為小目標去一步步實施。
A2:以后怎么用(設想新任務)
假設下次再產生這種緊張焦慮的恐懼感,特別是因為論文的事情遇到了些曲折障礙,那我首先應該先正視自己的真實想法,即恐懼的事情。然后讓自己認清楚現狀,端正心態,讓自己行動起來。
其次,要將解決所恐懼的問題的方法寫出來,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制定最后期限等等,相信只要每完成一個小目標,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會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