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1-4《非暴力溝通》
批評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傾聽他的意見和想法,并認真地對待。如果你不愿聽對方的批評,問題就會積累起來無法解決,反而讓矛盾日益激化。
大部分人當遇到批評時常見的三種反應都不妥當:要么完全否認;要么找借口;要么指責對方更過分。
較好的應對批評的方法是:
第一步,詢問具體內容。
第二步,同意對方的批評,具體有四種情況。1.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后說出你將有什么新的做法。
2.如果你確實無法改變: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承認給對方帶來的不便,說明自己無法改變。
3.如果你認為對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后列舉其他的事實。
4.如果你認為對方無理取鬧:先同意對方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然后表達自己。
【I拆書家講解引導】
原文的核心內容散落在一章中,這里做了摘編。原文舉了不少例子,都是美國的例子,難免覺得隔一層。我把原文中的例子“意譯”如下:
——你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家!
——為什么這么說?
——你回家總是這么晚!
1.(完全接受)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明天我跟老板說,最好在開會之前就決定要開多久。
2.(認同但無法改變)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都好幾天沒和你一起吃晚飯了。不過這個項目太重要,經常有突發情況,所以一時半會還改變不了。
3.(部分認同,但覺得對方以偏概全了)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不過近一個月我也不過有三天是九點后才到家。
4.(如果不是妻子,而是你的房東抱怨你回家晚,你可能覺得他無理取鬧)你可能是覺得我回家太晚了,不過我覺著九點多回家很正常啊。
如果你能在遇到批評或者指責的時候,無論同意與否,都能這樣表達,那么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會避免許多沖突、贏得許多尊重。因為,沖突往往始于一方批評、一方對抗,而在被批評的時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表現在詢問細節、認可批評等方面),則必然會換回對方對你的尊重,而且,這樣的話能夠反過來,幫助我們培養虛心和積極的態度。
———————————————————————————————————————————————————————————————
A1:
今天這個拆頁讓我想起了昨晚和先生的對話。由于我倆都挺忙,回到家就很晚,休息下洗漱洗漱就睡了。上次拆頁提到先生不做家務,所以關于清潔類的家務基本上都是我的。我一般選擇周末空的時候做,所以平時家里就相對不夠整潔。那我和先生就會互相抱怨和指責,比如昨天的對話:
先生:你怎么這么懶?
我:我怎么懶了!(否認)
先生:你看換下來的衣服都沒洗。
我:你憑什么說我!你不是比我還懶么?(指責對方)
先生:……(好脾氣先生又開始沉默大法)
我:(我就開始叨叨叨)我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情,回來哪有時間洗衣服,讓你放到臟衣籃里,我周末一塊洗不行么?你什么時候幫我做過家務了?你洗過衣服嗎?……(找借口、指責輪番上陣)。
這要是擱在不是好脾氣的先生身上,估計又要爆發一場戰爭了。幸好,好脾氣先生的沉默讓我止住了話語。不過,總還是不愉快。自己最討厭小時候媽媽叨叨叨爸爸和我們了,不知不覺自己要變成這樣的人了,太可怕!
那如何在遇到指責或者批評的時候,避免沖突、贏得尊重呢?根據拆頁學到的溝通方法,昨天的事情可以這樣:
先生:你怎么這么懶?
我:(詢問具體內容)你說的是那件事情啊?
先生:換下來的衣服都沒有及時去洗。
我:(同意事實并表達自己)哦,我今天確實沒有洗了。但是這兩天太忙了,其它時間我們都及時洗了的。你這樣說我懶,我會覺得很難過的。
這樣說,先生覺得自己的意見被聽取了,我也說明了原因和表達了感受,兩個人皆大歡喜,生活照常繼續。甚至在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后,先生可能還會心疼的去幫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A2: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沖突和指責無處不在,如何化干戈為玉帛,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那么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對指責和批評要如何運用這種溝通方法呢?
1.澄清指責或批評的事實;
2.同意指責或批評的事實,然后表達自己的想法、原因或者感受。
馬上年終了,發了年終獎,我就要和先生盤點今年的家庭財務收支狀況。今年我這邊的開支挺大的,我都猜得到,先生免不了要埋怨:
先生:你看看,總是亂花錢!
我:你是指哪件事呢(澄清指責或批評的事實)?
先生:你今年救助了2只流浪狗和2只流浪貓,每一只都要很多的醫療費。狗狗又領養不出去,送到愛之家還要每個月繳助養費用,算下來,一年都有1萬了吧?
我:嗯,今年的確是救助了4只小動物,花了不少錢(同意事實)。不過,遇到了它們,總不能不管它們吧,怎么說也是一個個小生命。我們救助還好有渠道,醫院給我們免了那么多費用,還省了不少錢(說明原因)。都說好人會有好報的嘛,我們這樣做,用我媽媽的話講,就當是積福了嘛,我希望我們這些好報都可以給你嘛(表達想法)。我知道,你也是心疼我掙錢不容易嘛。我答應你,一定量力而行,不給我們造成很大的負擔,好么(表達想法)?比我,我們商量一個百分比,我們可以用多少的費用作為救助基金,這樣你看行不行?
同意先生指責的花錢的事實,但是說明自己的原因,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溝通既回應了先生的指責,又澄清了事實,還能去探索新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