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們列在一張紙上。
當我第一次審視自己的清單時,僅僅是它的長度,就讓我明白為什么我活得很不開心,我終于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復一日的去做,是因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單上的第一項是“寫臨床報告”,我討厭寫那些報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個小時,第二項則是“開車送小孩上學”。
第二步,列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當時我對這一步驟有些抗拒,我反復強調:“寫臨床報告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得不做!我是一個臨床心理醫生。我不得不寫這些報告。”
第三部,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你在思考“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這個問題時,也許會像我考慮開車送小孩上學時那樣,發現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我確信,一旦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所服務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艱苦,富有挑戰性乃至舉步維艱,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樂趣。
I·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自己不想做但是又必須做的事情,如果我們抱著抵觸的情緒去做,不僅取得的效果不好,而且自己的心情也很受影響。如何轉變自己的心態,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呢?我們可以嘗試如下步驟:
1、將自己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出來,比如:洗衣服
2、告訴自己:是我選擇做這件事,不是因為我必須做。這樣的好處在于不會讓自己覺得是被迫去做某件事,因為人的天性就不喜歡被威脅,如:是我自己選擇洗衣服,不是因為我必須洗。
3、寫下自己選擇做這件事的理由。當意識到做這件事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那么整個執行的過程就會變得有意義多了。如:我選擇洗衣服是因為我想上班的時候穿得干干凈凈的,給大家留下好印象。
A1·聯系過往
大學那會剛開始減肥的時候,超級痛苦,每次出去運動的時候都感覺生無可戀。每次跑完2圈就累得不行,但是一想到自己好看的衣服都穿不進去,而且一些討厭的人還會拿自己身材說事,所以就強迫自己去運動。然而,效果并不好,一直到大學畢業,自己也沒有瘦幾斤。
后來工作了,因為每天坐著的時間特別多,身體素質也不好,那段時間頸椎一直疼,還經常感冒,整個人的狀態特別不好。意識到自己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我就下定決心開始運動,每天下班都會主動去健身房,而且不會覺得是被迫的,運動一段時間后,發現頸椎不疼了,身體素質變好了,而且人也瘦下來了,感覺狀態特別好,而運動這件事也繼續了下去,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結合今天的段子,我發現自己前后兩次對運動這件事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第一次,就覺得這是一件自己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第二次,是我自己主動選擇去運動,因為我想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態,而且這樣做會帶給我很多好處:身體不再處于亞健康,身材好了,精神狀態也很棒,所以我才堅持下來了。
A2·今后怎么做?
學了今天的段子后, 今后遇到自己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時候,這樣思考:
1、這是我選擇做的事,不是不得不做的事。
2、我選擇這樣做,是因為……。這個理由可以是我的價值取向,也可以是帶給我的好處。給自己一個理由,這件事就會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