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將1992年-1995年間三次演講的內容合并起來,寫成一篇從來沒有被發布過的講稿,2005年又進行了修訂,增加了大量新的材料。
查理認為要順利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必須擁有更好的理論結構,這樣才能夠解釋我的所見和經驗。他總是喜歡把理論當作破解難題的工具和滿足他那像猴子般的好奇心的手段。
查理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有兩種思維習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總是試圖通過偉大的代數學家雅各比提倡的逆向思維來考慮問題。第二,他非常熱衷于收集錯誤判斷的例子,所以我完全無視不同行業、不同學科之間的界線。
人類的感知和認知系統中那些總體上很有用的傾向往往會出錯,如果不對此加以小心提防,就會很容易受到別人故意的操控。
大量的心理傾向的自然結果就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原理:認知往往取決于情景,所以不桶的情景通常會引起不同的結論,哪怕是同一個人在思考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
在這些基礎上查理芒格總結出了25條誤導人的心理傾向:
1、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激勵機制的超級威力所造就的一個重要后果就是查理的“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有的人因為受過高等教育而變得道德高尚,然而在激勵機制的驅動下,他可能會有意或者無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以便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他還會為自己的糟糕行為尋找借口。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的另外一個常見后果是,人們傾向于鉆各種制度的空子,他們往往在損人利己方面變現得極有創意。
2、喜歡/熱愛傾向:這種傾向造成的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后果就是,它是有一種心理調節工具,促使人們:(1)忽略其熱愛對象的缺點,對其百依百順;(2)偏愛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愛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為了愛而扭曲其他事實。那些有可能引起極度的熱愛和傾慕的人往往能夠發揮榜樣的作用,造成非常好的效果,這對社會政策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3、討厭/憎恨傾向:這種心理傾向于上一條相反,也是一種心理調節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們:(1)忽略其討厭對象的有點;(2)討厭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討厭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實。
4、避免懷疑傾向: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有一種盡快作出決定,以此消除懷疑的傾向。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威脅,又無須考慮任何問題,他是不會急于通過作出決定來消除懷疑的。引發避免華裔傾向的因素通常是:困惑和壓力。
5、避免不一致性傾向:為了節省運算空間,人類的大腦會不愿意作出改變。這是一種避免不一致的形式。在所有的人類習慣中,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我們都能看到這種情況。沒有幾個人能夠列出許多他們已經改掉的壞習慣,而有些人哪怕連一個都列舉不出來。大腦的抗改變傾向還使得人們傾向于保留如下幾種東西的原樣:以前的結論、忠誠度、身份、社會認可的角色等。正確的教育應該是一個提高認知能力的漫長過程,以便我們變得足夠有智慧,能夠摧毀那些因拒絕改變傾向而被保留的錯誤想法。
6、好奇心傾向:最好的現代教育機構能夠增強人們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則能夠幫助人們防止或者減少其他心理傾向造成的糟糕后果。好奇心還能夠讓人們在正式教育結束很久后依然擁有許多樂趣和智慧。
7、康德式公平傾向:康德以其“絕對命令”而聞名。所謂絕對命令是某種“黃金法則”,他要求人們遵守某些行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這些方式,那么就能夠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
8、艷羨/妒忌傾向:如果某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經常挨餓,那么這個物種的成員在看到實物時,就會產生占有那食物的強烈沖動。如果被看到的食物實際上已經被同物種的另外一個成員占有,那么這兩個成員之間往往會出現沖突的局面。這可能就是深深扎根在人類本性中的艷羨/妒忌傾向的進化起源。巴菲特曾不止一次的提出“驅動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妒忌”
9、回饋傾向:利己利人的原則和回饋傾向相結合,會引起許多有建設性的行為。婚姻生活中的日常交流也得到回饋傾向的幫助,如果沒有回饋傾向的幫助,婚姻會喪失大部分的魅力。回饋傾向不但能夠和激勵機制的超級威力結合起來產生好的結果,它還跟避免不一致傾向共同促成了一下結果:(1)人們履行在交易中作出的承諾,包括在婚禮上作出的忠于對方的承諾;(2)牧師、鞋匠、醫生和其他所有職業人士恪守職責,做出正確的行為。人們基于回饋心理,認為只要行為端正,就能從上帝那里得到幫助,這種觀念有可能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
10、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避免因為過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確對策:(1)謹慎的審視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到這些因素的誤導,從而夸大了計劃中的新行動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動將會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經驗中沒有出現的危險因素。
11、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現實太過痛苦,無法承受,所以人們會扭曲各種事實,直到它們變得可以承受。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毛病,而這經常會引發嚴重的問題。這種傾向造成的最極端的后果經常跟愛情,死亡和對化學物質(酒精、毒品等)的依賴有關。有些人希望在生活中堅持這么一條鐵律:“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堅持。”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非常可敬的。
12、自視過高的傾向:自視過高的人比比皆是,這種錯誤的高估自己,就好像瑞典有90%的出租車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之上。自視過高的傾向往往會使人們偏愛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由于人類的這種心理特性,相似的人組成的派系群體總是人類文化中非常有影響的一部分,甚至在我們明智地試圖消除其最糟糕的效果之后任是如此。
避免自視過高而做傻事的最佳方法是,當你評論你自己、你的親人朋友、你的財產和你過去未來的行動的價值時,強迫自己要更加客觀。
13、過度樂觀的傾向:人們不但會表現出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而且甚至在已經做得非常好的時候,還會表現出過度的樂觀。解決愚蠢的樂觀主義的正確方法是通過學習,習慣性地應用費馬和帕斯卡的概率論。
14、被剝奪超級反應的傾向:一個人從10美元中得到的快樂的分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10美元給他帶來的痛苦的分量。也就是說失去造成的傷害比得到帶來的快樂多得多。用一個名詞來涵括人類對這兩種損失經驗(損失已有的好處和損失即將擁有的好處)的自然反應,那就是被剝奪超級反應的傾向。
人們在表現出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小題大做而惹來麻煩。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通常能夠保護意識形態觀點或者宗教觀點,因為它能激發直接針對那些公開質疑者的討厭/憎恨心理傾向。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也是導致某些賭徒傾家蕩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得賭徒輸錢之后急于扳平,輸得越多,這種不服輸的心理就越嚴重。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和避免不一致性傾向通常會聯合造成一種新式的經營失敗。要避免這種蠢事,最佳的辦法之一是趁年輕的時候好好掌握打撲克牌的技巧。撲克牌的教育意義在于,并非全部有效的只是都在自正規的學校教育。
15、社會認同傾向:人們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壓力的時候,尤其是在既有困惑又有壓力的時候,最容易受社會認同傾向的影響。
由于壞行為和好行為都會通過社會認同傾向而得到傳播,所以對于人類社會而言,下面兩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在壞行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導和發展所有的好行為。
如果我們只能從各種涉及社會認同傾向的教訓中挑選出一個,并將其用于自我提高的話,我會選擇下面這個教訓:學會如何在其他人犯錯的時候別以他們為榜樣,因為很少有比這個更值得掌握的技能。
這次先分享前面的十五條誤導人的心理學。芒格對心理學的研究和學習不得不讓人稱奇,讀他的每一條誤判心理學都有一種共鳴的感覺,在生活中時常會遇見。讀芒格的誤判心理學,讓我第一次正真意義上的理解心理學給人們生活上帶來的幫助。只有意識到的才能關注,才能通過元認知慢慢改變,才能避免因為誤判心理學而干出很多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