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適讀年齡:3-6歲
本期要推薦的繪本是美國莫·威廉斯的作品《又來了,古納什小兔》,看名字就知道是上期推薦繪本《古納什小兔》的續(xù)篇。而這部作品仍舊延續(xù)了實景照片和手繪插圖結(jié)合的形式,故事情節(jié)同樣精彩,并再次榮獲凱迪克獎,實力不容小覷。
讓我們一起打開這本書來閱讀吧!
?
該繪本的扉頁中照舊用幾張照片記錄了主人公翠西一家的大事記:爸爸媽媽結(jié)婚,有了翠西這個寶寶,第一次帶翠西出門,翠西說的第一句話(見《古納什小兔》)。同樣的,作者仍然在后面放了一張大幅照片,是翠西和另外一個小朋友擁抱在一起,這幅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從這里我們就可以自然切入故事場景了。
上期推薦《古納什小兔》時我曾推薦各位寶媽準(zhǔn)備一些有意義的照片,給寶寶講一講照片中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覺得效果怎么樣?這次,我們的照片還有另一種玩法,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用照片教他們簡單記錄生活故事,最好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完成。拿出一個日記本,再將有意義的照片貼上去,我們可以就這張照片來創(chuàng)作作品。我們可以一起畫,比如旅游時乘坐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一起貼,比如游樂場的門票,撿來的樹葉等等……這樣的親子活動是不是更加有意義呢?
故事從翠西出門開始。不久不久以前的早晨,翠西和爸爸走出家門。如今,翠西說話說得可順溜了。她一路說呀,說呀。翠西很興奮,因為她正拿著她的獨一無二的古納什小兔,去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學(xué)校。寶媽們別忘記將翠西說得這繞口令的一段話念熟了講給寶寶聽哦,反正我念得越快,我家寶寶越興奮,笑得越大聲,真不知道他的笑點是什么……
翠西興奮地想把古納什小兔拿給葛林老師看,還要拿給學(xué)前班里所有的小朋友看。可是就在爸爸親吻她的額頭說再見的時候,翠西看見了宋佳。突然間,翠西的獨一無二的古納什小兔再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了。講到這里的時候,我們可以停下來,讓孩子觀察這兩只古納什小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宋佳的那只可是戴著蝴蝶結(jié)的,兩只小兔的耳朵顏色也有不同哦。
這天上午,日子過得不太好。下午,日子過得更糟糕。當(dāng)放學(xué)的鈴聲響起時,葛琳老師把古納什小兔還給了她們。于是,日子變得好起來了。孩子的世界真得很簡單,簡單到所有的喜怒哀樂僅僅是因為一個心愛的玩具,然而,這部分的描述絕對是作者的神來之筆,他是在告訴我們,所謂的簡單是對大人而言,在小朋友的世界里,這個玩具非常非常重要,重要到能夠牽動他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我們需要理解孩子。
翠西回家后,“吃”了晚飯,狼吞虎咽地吃下甜點,刷完牙……然后,在嘟吶星球的媽咪機(jī)器人和爹地機(jī)器人來了后,才“逃跑”到自己的床上。我們可以注意到,翠西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刷牙都帶著古納什小兔,作者再一次向我們強(qiáng)調(diào),古納什小兔對翠西真得非常非常重要,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在床上過了幾個鐘頭,翠西發(fā)現(xiàn)有點兒不對勁兒。翠西大踏步走進(jìn)爸爸媽媽的房間,說道:這不是我的小兔。翠西的爸爸試著向她解釋“凌晨兩點半”是什么概念。他問翠西:“我們能不能等到早上再來處理這件事?”然而,翠西堅定的表情告訴了他“不可以”。于是,爸爸到客廳去打電話。就在他快要走下樓梯時,電話鈴響了。“你們的小兔在我們手上。”電話的另一頭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你們的在我們手上。”翠西的爸爸回答。雙方做好了安排。
翠西和爸爸快步?jīng)_過臨近的街區(qū)。翠西不想遲到。宋佳也不想。雙方交換小兔。于是兩只小兔分別回歸了各自主人的懷抱。“我好擔(dān)心我的小兔啊。”宋佳說。“我也好擔(dān)心呀。”翠西回答。然后她們都說:“我真高興你能把你的小兔找回來!”在同一刻她們異口同聲!就這樣,翠西找到了她有生以來第一個最好的朋友。看到那張他們抱在一起的照片了嗎?這就是扉頁上那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這部分情節(jié)非常有趣也非常溫馨,爸爸媽媽無奈的表情和翠西堅持而執(zhí)拗的眼神讓人忍俊不禁,然而,凌晨兩點半去交換小兔這個在大人看來無比荒謬的行為在這里卻因作者的前期鋪墊而顯得順理成章。
你以為這樣就結(jié)束了嗎?不,調(diào)皮的作者還為這部作品加了一個令人爆笑的尾聲。第二天早上,翠西和宋佳都快步趕到學(xué)校。這一對新的最好的朋友還有好多話要說,還有好多事要做。翠西問:“你想跟我的古納什小兔一起玩嗎?”宋佳回答:“當(dāng)然了!你也想跟我的小兔一起玩嗎?”
看看兩個爸爸憔悴的面容和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哈哈,感覺昨晚白折騰了,古納什小兔又換回來了。
所有孩子的養(yǎng)育者都會遇到“如何教會孩子學(xué)會分享”這個課題,我們也會從不同的渠道學(xué)習(xí)別人的經(jīng)驗,例如教會孩子分清楚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不強(qiáng)迫孩子分享,對孩子的分享行為進(jìn)行鼓勵……這些都是正確的做法,然而,莫·威廉斯卻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抓住了“分享”這件行為背后最根本的邏輯在于有沒有“占有”,用簡單的故事教會了我們另一種思維方式。
試想,如果孩子根本就不能掌控自己的玩具,處于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的狀態(tài),因為爸爸媽媽總是對他們說“你要學(xué)會分享啊,要不要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呀”,他們就會很緊張,會緊緊地抱住這個玩具,又何來分享呢?因此,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其實是讓孩子的“占有”得到尊重,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分享”這個行為。
繪本中的翠西和宋佳都很幸運,有著尊重她們的父母,即使在凌晨兩點半也可以起床完成女兒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換回屬于自己的古納什小兔,她們有著足夠多的安全感。因此,在不經(jīng)意間,她們長大了,“學(xué)會”了分享。我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不是嗎?
作者簡介:
?
莫·威廉斯
1968年出生于美國新奧爾良州,畢業(yè)于紐約大學(xué)帝許藝術(shù)學(xué)院(The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為《芝麻街》等許多知名兒童電視節(jié)目寫過劇本,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著名的卡通形象,先后6次獲得美國電視艾美獎。2003年開始創(chuàng)作童書,已出版10多本兒童繪本,獲得過包括美國凱迪克大獎、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年度好書獎在內(nèi)的多項童書大獎。被《紐約時報》譽(yù)為“21世紀(jì)最突出的新銳作家”("the biggest new talent to emerge thus far in the 00's")。
繪本作品有《別讓鴿子開巴士!》(2004凱迪克獎銀獎)、《古納什小兔》(2005凱迪克獎銀獎)、《古納什小兔又來了》(2008凱迪克獎銀獎)、“小象小豬系列”、 《Leonardo the Terrible Monster》(《怪獸阿抖》)、《Edwina the Dinosaur Who Didn’t Know She Was Extinct》(《不信自己已滅絕的恐龍埃德溫娜》)、《Time to Pee!》(《該撒尿了!》)、《You Can Never Find a Rickshaw When It Monsoons》等。目前與家人居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