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高興,在今天即將結束的時光里,在《認知天性》這本書里,學到了一些新知識。
人們在學習時要想學得更好、記得更牢,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各種形式的檢索練習——例如低權重的小測驗和自測、間隔練習、穿插不同但相關的科目或技能的練習,在別人教給你解決方案前先試著解決問題,從不同類型的問題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規則,等等。
這些檢索練習我是深有體驗的。
1.低權重的小測驗。
每當我采用這樣的方式測驗學生時,發現優秀學生的眼睛是發亮的,差生雖然面帶愁容,但也在積極應對測驗。測驗結果是他們思維的結晶。測試過后的修改,再檢測,是他們從無知到知道行進的階梯。孩子們在這樣小有緊張感的測試中學有所得。比反復的讀呀,記呀,效果更加顯著。
2.自測。
當然,有時為了減少學生的測試焦慮,我也會讓學生自測,自改,在書上做標記。學生也能快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3.在別人教給你之前,先試著解決問題。
老師們總是特別自以為是,給學生講呀講,填鴨式的往學生腦子里灌。我也經常這樣做。
有時,心血來潮,也會在講解之前讓學生先解決問題,結果很出乎意料,我仿佛看到學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共鳴,學習在生發。
關于這一條,我們口口聲聲說要以學定教,卻總不愿意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探究。
還是要有意識的改變自己教學觀念,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