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認知是最高級別的認知,他能對自身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
2、?元認知能力總能讓我們站在高處俯瞰全局,不會讓我們一頭扎進生活的細節,迷失其中。
3、?注意力需要被監控,然后將其集中到自己需要關注的地方。
4、?在刷抖音、快手的過程中,大腦被本能和情緒劫持。如果希望自己從娛樂中抽身,只需要提前告訴自己:“這個視頻結束后暫停幾秒”。一旦理智腦擁有了審視和反思的時間,我們通常都能控制住自己。
5、?每當遇到需要選擇的情況時,我們要說能先停留幾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腦。
6、?要像鍛煉肌肉一樣經常鍛煉自己的元認知。
7、?所有面臨選擇的時間節點,都可以被稱作元時間。在元時間內做什么?就做一件事,想清楚。
8、?要想清楚,不僅要審視第一反應,同時還要有清晰明確的主張。消耗一些精力,去審視自己的第一反應,并且想清楚清晰的主張
9、?自己行動力弱的時候,腦子里對未來的具體行動是模糊不清的。
10、?焦慮的人很少有“元時間”的意識,他們習慣不動腦子、直接行動,任由本能的欲望讓自己迷失在自我滿足的行動里。
11、?元認知能力強的一個體現就是對模糊零容忍。
12、?每一次克制自己,相當于進行了一次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相當于進行了一次鍛煉。
13、?分心走神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覺得當下太無聊,一個是覺得當下太痛苦。
14、?分身走神的成本太低,而人的天性又是急于求成和避難趨易的,所以默認情況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待在精神舒適區里。
15、?走神帶來最大的壞處就是生命質量變差,因為走神要么沉溺于過去,要么擔憂將來(因為現在是確定的,過去無法改變),要么幻想的不可能發生的情況,走神可以讓我們活在任何時候,唯獨不能活在現在。
16、?讓感受回歸行動。身心合一的要領不僅在于專注于當下,更是享受當下。
17、?慢慢練習收回感受,讓注意力回到當下,我們的煩惱就會慢慢變少,經歷就會更加旺盛,情緒就會更加平和,身體就會更加柔軟,感知就會更加靈敏,思考就會更加深入,這個習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它就相當于改變了自己的底層行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覷。
18、?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往往體現在了沉浸能力,也就是進入心流的能力。
19、?目標定義越明確,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進。
20、?做事要跳出舒適區,避開困難區,處在拉伸區。
21、?主動沉浸的行為模式:具體的目標,有邊界的專注,及時有效的反饋,在拉伸區練習。
22、?審視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動吸引還是主動選擇?審視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還是極度專注?審視自己的練習量,是淺嘗輒止還是大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