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互相分享其樂融融,觀看勿打擾,分享須謹慎,三思而后行”作為文章穩定的摘要內容,歷經波折與思索。人生路上難免很多困惑,因此尋找出路,分享是樂事,帶給人啟發,實踐路上也發現分享是難事,或者說分享是門難得的藝術。
我們首先應該去看到分享的這個人是什么樣的存在。人是置身于無形復雜關系網絡中的獨立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而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形式存在的人,有如同爬一座高山的人,占據著不同的位置,如果各執己見,爭相分享,場面是相當激烈熱鬧。分享是可實現的,也是難實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角度、立場、利益需求、能力、思想境界,我們耳邊總是充斥著各種訴求的聲音,或許你也曾感嘆“天地之大,知己難求”,弱水三千,我那一瓢在哪里?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對牛彈琴”對于牛和人來說,是否是彼此消耗精力的折磨?相互滋養更是無從談起?話不投機半句多,“分享須謹慎”,細想來,有無限深遠的意味,又豈是一句空談?
“分享須謹慎”體現了人文關懷,既看到自己,又看到別人,既然是分享,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初衷是什么,于我之初衷是或許可以給人帶去啟發和力量,能夠為這個世界更多真實、清醒、自由、美好、開放、包容、和平貢獻一己之力,那么我要了解我分享的對象,他們層次如何,接受度如何,對不可接受的東西會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和行為?
或許我們對自由言論的說辭都不陌生,現如今網絡上熱烈討論之現象可見一斑,但我們也看到,有些表面的自由言論之下,是壓制和抹殺,背后是不同的利益立場,多數聲音還未開口便消失殆盡,背后又是多少血淚心酸。分享兼顧雙方,是價值觀的問題,也是方法論的問題,價值觀可超越,方法論必須接地氣才有生存之可能,發展之可能,繁榮之可能。善待他人,保全自己,細水長流。
讀書時,一談文學政治歷史便一頭霧水,高中選理科看來也是情有可原,1+1=2是簡單直接的,放松了本就混亂迷茫的大腦。但這非長久之計,該面對的永遠逃避不了,頭腦混亂,那就看清它,理清它,真正通達也便無礙了。回想三十年光陰,小學以前處于精神蒙昧之狀態,簡單無知但容易滿足快樂,初中是過渡階段,開始對自身學習生活現象有所思考,高中大學是精神萌發狀態,心緒跌宕起伏,不安困惑恐懼充斥,絕望與希望交織,大學及之后幾年是精神探索階段,經歷豐富且挫折,痛定思痛,思想從混沌逐漸清晰,方向從復雜走向簡單,行為由簡單武斷變靈活謹慎,現如今一直在精神覺醒之路上前行,只想一睹真實之世界,投身穩定的心靈歸宿。
近日看一些革命歷史劇倒覺得挺有韻味,是啊,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功少不了前赴后繼的合力力爭,歷史本身就是變化發展的事業,我們都是其中一份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彼此共榮也需要彼此讓步妥協。“分享”背后有兩股力量,一為促進,一為毀滅,我們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不無道理。外境捉摸不透,活著本生就是因緣巧合下的奇跡,我倍感珍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只為心中更美好的世界。
當然,盲目樂觀和悲觀都只是停留在大腦的幻象罷了,過分勇猛與恐懼都不利生存,中道是立足當下,實事求是,時刻準備應對變化,保持謙虛,驗證信念,調整信念,堅定信念,心懷希望。或許我們沒有信心過多要求別人,更談不上拯救蒼生,但和自己斗一斗還是有條件嘗試一下的。
現如今對自身,對當下的環境還停留在粗淺的了解地步,盡管對于革命偉人還不甚了解,毛爺爺的兩首詞卻深入我心,分享以共勉:
(一)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二)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更多閱讀,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