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國民級心理咨詢入門書。書的作者是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伯特?戴博德。
書的情節非常簡單,但是非常吸引人。在收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基本上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就一定要看,所以不到三天的時間,我看完的第一遍,然后我又看了第二遍,若不是“悅讀漂流”時間(收到書后兩周內看完)的限制,我一定還想看第三遍。
這本書有很多看似平淡、樸實,卻很直入人心的道理和語言,我簡單分享一下。
1.河鼠比鼴鼠能干,而且確實不斷地照顧到鼴鼠,但是“他寧愿河鼠不要總這么能干,能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哪怕做錯了也沒關系?!?/p>
2.穿著打扮,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褒B鼠意識到,蛤蟆現在臟兮兮的樣子,背后是精神和內心經歷的重要變化。以前的他穿著時髦、偶爾打扮夸張,看上去神采奕奕,充滿活力和生趣?!?/p>
3.學會承擔責任,勇于、敢于承擔責任,不要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決定,他倒是挺愿意去問明智的河鼠,“鼠兒,你覺得我該怎么做?”因為這么一問,責任就從他的肩頭卸下了。
4.委曲求全,有時并不能讓他人滿意,也不能讓自己高興?!翱晌揖褪鞘裁炊颊f的出口,只要能讓別人不再對我生氣,別再痛罵我就行?!薄澳敲丛谶@之后你感覺好一點了嗎?”唉,也就一分鐘吧?!?/p>
5.覺察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情緒,是一種深刻探索和審視自己的方式?!吧n鷺傾聽并不斷向蛤蟆發問的方式,使得蛤蟆覺察到了自己的種種想法和感受。漸漸地,他開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審視自己,以前他根本想不到要這樣做。換句話說,蛤蟆開啟了學習模式?!?/p>
6.孩子們很容易感到害怕,要保護孩子們,不要恐懼和嚇唬。蒼鷺:“在我的記憶里,孩子們很容易感到害怕,你很容易嚇唬一個孩子。難以置信的是,有些成年人很喜歡那樣干?!?/p>
7.兒童自我狀態分為自然型兒童和適應型兒童。“所以父母若是嚴厲挑剔,這個孩子就必須學習如何應對他們,他會將自然行為調整為最能適應現狀的行為”。
8.“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他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同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薄耙浞掷斫庾晕?,唯有通過和自己的情緒做聯結,當你對情緒的感受越來越清晰時,就能明白它們并非可有可無,也不會對它們不聞不問,因為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p>
9.“也許這就是我變得愛炫耀的原因,他們對我的所作所為從沒有滿意過或被打動過,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為來博得他們的關注。”
10.“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背赡旰笥卸嗌傩袨槭菑耐陮W來的?你只要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其實非常明顯。
11.打破依賴關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蒼鷺答道:“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有些人能部分達成,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子?!?/p>
12.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案蝮∫庾R到那時在獾面前的懺悔只是表象,其實他只是在防御獾對他的攻擊?!?/p>
13.“適應型兒童的所有行為里,慪氣最能說明怎樣用時間來稀釋憤怒。通常這是孩子在權威之下,無法隨心所欲才做出的反應。成年人或許會因為輸掉一場權力斗爭生悶氣,也是同樣道理。說白了,慪氣是輸家在對強大的贏家作出反應?!?/p>
14.兒童如何釋放憤怒?從弱到強,依次是退縮,厭煩,拖延,郁悶,任性,慪氣,撒潑,叛逆。
15.“為什么你總是遇到類似的事情,這些事情最后都讓你顯得如此很蠢,讓對方占了上風,讓你感覺又變回小的時候那個可憐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純屬倒霉,還是因為你用某種方式和對方共謀了這件倒霉事兒?”“共謀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達成一種秘密協議,我用過共謀是想說,你偷偷地或無意識的配合對方來給自己制造不快,這就是在玩心理游戲,而且在游戲里輸的人才算贏家。”
16.“處于父母自我狀態時,我們表現得正如自己的父母,他們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人,因此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狀態’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標準,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這些價值觀來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們行為的人。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們之后的人生產生影響?!薄半m然父母對我們影響極大,但每個人自身的獨特性確保了我們不是父母或者母親的復制品,而是獨立的個體?!?/p>
17.“困惑是學習過程的第一階段,這說明固有知識局限開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這些新的信息會挑戰你現有的觀念和行為模式,由此產生的焦慮是讓你改變的動力,很可能也會開啟你的創造力?!?/p>
18.“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苛刻?!币虼?,要停止自我批判。
19.“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分別是父母、成人、兒童狀態?!薄俺扇俗晕覡顟B,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計劃、考慮、決定、行動,我們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處于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只有在成人自我狀態里,才能學到關于自我的新知識:在兒童自我狀態時,你會體會童年的感受,會再現過去的情形,再次體驗過去的情緒,可你學不到任何新的東西;處在父母自我狀態時,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不管是哪一種,你都在用言行重復父母那里學來的觀念和價值觀,你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讓別人接受你的觀念和價值觀。
20.“從出生到大約四五歲的時候,發生的一切都對你影響重大,還影響了你后來的成長,牽涉到你怎樣看待自己和別人。這種影響是普遍存在的,就這樣,你形成了對這個世界特有的看法,對你而言,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從那時起,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個視角看待一切事物?!?/p>
21.童年的經歷如此強大、如此鮮活,于是便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換句話說,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在我這里的世界。無論你對生活形成了怎樣的態度,從此你的行為和幸福感都會受到影響,往后余生都會如此,除非,你決心改變。
22.一旦我們在童年決定用哪一種態度和觀點,我們就會在隨后的人生里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這些態度和觀點,變成我們存在的底層架構。從那以后,我們便建構出一個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期。換一個詞來說,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
23.四種人生坐標: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①“我不好,你好”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為態度,這類人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低自尊的人,通常覺得生活對他們不好,卻更善待別人。概括地說,處在這個坐標的人,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們就玩那些會把他們變成受害者的游戲,比如會隨時給你爆出一長串遭遇過的不幸事件。這種人最極端的行為是自殺。②“我好,你不好”描述的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的那類人,對別人經常評頭論足。處于這個心理坐標的人,常常會占據權力和權威的制高點。他們經常會說“你為什么總讓我失望?”“你怎么敢?”這種人最極端的行為是謀殺。③“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標,并非靜止的狀態,而是動態的過程,你覺得自己是好的你也相信別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為和態度持續的對自己和別人展示出來,是一種發自內心信念的行為,非常接近于人本主義的信條:信自己,信他人。
24.高情商的人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沖動,也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一個高情商的人能辨別他人的感受,這種技能稱為“共情”。但也許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過理解和回應對方的情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情感智力,能讓你在自我成長和完成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他將帶領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系,共生性體現出成熟和自我接納,還包括求同存異的接納別人。
26.蛤蟆的父親:他是一個嚴厲而正直的人,他不允許我哭,他總是在批評我、責備我,慢慢地我也會認為他永遠都是對的,而我永遠都是錯的,似乎這么想的話,他對我的訓斥就會變得合理了。父親希望自己能活成祖父那樣,可實際上他并沒有,所以才會對我倍加嚴厲和專制。
27.蛤蟆的母親:他一直把我當成孩子,對丈夫唯命是從,為了避免惹丈夫不滿意,便遵循他嚴苛的育兒觀,常??桃鈱ξ沂掌鸫饶傅囊幻?。父親在時,母親對我就比平時嚴厲,這讓我感到內疚和擔憂,我永遠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才導致她對我突然態度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