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經這本書從推薦到現在看了三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第一遍Kindle上面的舊版本50件事,后來我覺得還是需要有一本60件事的紙質書,于是買了到今天寫感悟總共算是第三遍了。
對于這本書,貶褒不一,可能是用戶人群不同。但筆者在開始就明確了用戶群對象:1-3歲的產品經理為主要讀者,3-5歲產品經理及相關工作的實踐者都為次要讀者。所以在讀第一遍的時候正好做完一個產品,感覺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難得的一本好書,可能因為我是初學者。豆瓣上很多聲音,覺得是入門級,各種拼湊大雜燴的掃盲方法論,實戰經驗不足。人無完人,每本書都是作者用盡心思的精華提煉,也是實踐經驗的分享。但同時每個人也總會有一些錯誤的、不全面的點。其實作為產品經理來說,能夠提供給市場,供用戶使用和消費的,可滿足某種欲望和需要的任何東西都是產品,那么可以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本書是否是一款成功的、有價值的產品。(事先聲明:由于本人是初學者,沒有實際的實踐產品的經驗,可能在表達觀點及產品思維上面還是有局限性和不全面性,寫出來是對自己學習的知識鞏固,還望能不吝賜教)
深刻理解產品就從產品的5個要素—內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終端來分析。
以本書為例,具體說明一下幾點:
產品的內涵,也就是滿足用戶的本質需求:本書解決了初學者獲取產品經理系統知識方法論并迅速全方位提升自己能力的本質需求。
產品的形式,指實現產品內涵所采取的方式,包括功能、內容、設計等。本書從產品經理素養、深刻認知產品、精益創業、產品孵化、產品戰略規劃、需求分析與管理、用戶體驗設計和產品運營等內容,對每個知識點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還為每個知識點配了案例。
產品外延,指用戶使用產品時所得的附加服務或利益。本書為了讓讀者愉快的閱讀中得到知識,在寫作方式及排版方式上做了價值創新。內容以故事形式展開,虛擬了兩個人物,以老K 針對小O制定了“七劍培訓計劃”展開產品經理知識的系統學習。每個知識點中還提煉了一些通用的、有價值的方法和觀點總結。
產品的理念,指產品的信念和宗旨,是用戶使用和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價值。本書專業、系統、理論結合實踐案例提升產品經理的全局把控力、質問力、判斷力、思考力和執行力,開拓產品和運營的視野,可以讓產品經理做出讓用戶尖叫和瘋狂愛上的產品,引爆流行,一起在產品圈內贏得尊重,成為產品經理閃亮的名片。
產品的終端是用戶在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或消費產品。本書終端電腦、手機、PAD、Kindle等
這5個要素是我們研究分析產品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產品如人,產品具有生命力和靈魂。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賦予產品溫度、情感和靈魂才是產品產生魔力的原因所在。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本書也就是產品如何進行定位?
產品定位為實際上指的是產品在用戶心智模型中的第一反應。
產品定位需要明確這幾個問題:
1、什么行業、什么類型的產品?
圖書行業,產品經理系統方法論學習型產品。
2、目標用戶群是誰?
1-3歲的產品經理為主要讀者,產品管理、產品運營、用戶體驗從業者、準備成為產品經理從業者及3-5歲的產品經理為次要讀者。
3、解決用戶什么問題?
解決用戶不知道怎么入手做產品、職業發展瓶頸及產品經理知識梳理的問題。
4、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
產品經理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更好的提升產品經理的全局把控力、質問力、判斷力、思考力和執行力,開拓產品和運營的視野,可以讓產品經理做出讓用戶尖叫和瘋狂愛上的產品,引爆流行,一起在產品圈內贏得尊重,成為產品經理閃亮的名片。
跟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在哪?
產品思維培養的方法論,通過模擬現實場景將產品經理帶到實戰中,對產品思維方法進行提煉、歸納、總結,最終形成方法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和激發產品經理的想法。
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用戶心智模型的連接?
是產品經理圖書版的“知乎”,產品經理入門神器。
那么分析完了本書產品的定位之后,我們看到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價值,那么他是否具備商業價值呢?
本書自2014年10 月出版發行以來,從產品經理應該知道的50件事升級到60件事,客單價定價69,按平均50元來計算,截止目前兩年時間,產品經理從業者在不斷增加,銷售量保守估計2000本,成本(出版及運營)估計在25元,年利潤=2000*(50-25)=10萬,除了經濟利潤,對于個人品牌打造及人脈積累以及知識的綜合梳理和深入理解掌握這些無形資產,在知識產權的經濟年代都是無價。
它既滿足用戶需求,給用戶帶來了價值,同時具備商業價值。所以這本書具備了一款成功產品的要素。
我們再來細致看下這本書講的內容。對于產品新手很值得一讀,但我們讀也要帶著批判的精神,來增強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我想這也是本書索要傳達的宗旨。因為產品經理必備的,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能力。
60 個問題60 個點,7個章節7條線,組成了互聯網產品的方方面面。優點:較為系統和全面,點線面的布局讓新手對產品方面的鞏固走有很好的認知;缺點:部分內容語言組織表達上,會考驗到讀者的理解力;中立點:本書的深度不足我認為屬于正常情況,每一個問題都要讀者自己自己去深入理解,一本書不能學盡精華,知識點最終還是要以理論結合實踐才能掌握的深入,理解的透徹,這也許在以后我們做產品的過程中不斷反復回頭看,會有很多不一樣的體會。
本書通過對產品經理管理的核心素養:產品經理具體是干什么的,我想這是很多新人的疑惑,下面來看看產品經理工作的8個核心步驟:
第一步:用戶需求與市場分析
用戶真實的需求是產品存在的意義。一般放在市場分析與調研前,在產品定位是體現你的目標用戶是誰,用戶有沒有需求?有哪些用戶群,未被滿足的需求痛點是什么?然后基于整個產品策劃的背景、目的意義,提出假設,以市場分析調研來驗證推導產品定位。市場分析從宏觀到細分行業數據進行分析。
第二步: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
基于用戶需求和競品分析,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以及提煉出帶給用戶的價值。
第三步:傳遞用戶價值的市場渠道分析
有了需求和市場,又有差異化賣點,就該考慮如何把產品價值傳遞給用戶?用戶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產品?用戶在哪里?怎么樣來使用產品的?
第四步:盈虧平衡分析
就是成本收入及盈虧平衡點分析,畢竟產品的誕生即使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商業目的,企業不做慈善,身為產品經理就要考慮到這一點。
第五步:需求管理與產品交互設計
終于進入產品設計,把想法產出了。需要考慮全面需求,細心,PRD要表達清楚,邏輯思考清楚。
第六步:基于數據分析的產品迭代與優化
產品上線后需要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分析,來不斷迭代優化調整產品。
第七步:競爭壁壘分析
互聯網產品抄襲普遍,所以要建立自己產品的競爭壁壘,要達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境界,或者創新遙遙領先的地步。
第八步:強有力的團隊管理
產品經理需要團隊的協助,所以要有強有力的制度和文化支撐。
這八個步驟和產品戰略規劃常用的十步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1有沒有機會?2機會大不大?對應著需求與市場分析;3機會好不好?憑什么能抓住這個機會?對應著差異化需求解決方案;6怎樣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對應著需求管理與產品設計;7實現目標,投入和產出是什么?對應著盈虧平衡分析;9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支持?10具體的行動計劃如何制定?對應著團隊管理;剩下的4抓住機會后的愿景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目標則是產品規劃的遠景和目標;5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是什么?這個則是企業背景的自身資源和優勢PEST分析;8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這個則是結合競品的產品SWOT分析。
產品戰略規劃相對需要產品經理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需要達到高的程度,書上提到的8中工具我們目前用到的兩三種,后續結合自身產品經驗再加以深入理解。
總之本書是培養產品經理思維的方法論書籍,那么我們在實際運用中,還是要獨立思考,不要做產品低智商人,換位思考,帶著問題思考產品,堅持思維訓練,一定會讓自己的產品素養和能力達到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