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商業模式升級路徑(賣時間最佳姿勢):
1、單份出售自己的時間。升級個人商業模式的核心:提高單位時間售價。
? ? ? 誤區:把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與自己單位時間售價直接掛鉤。于是做出錯誤的選擇:磨洋工,喊高價(利用信息不對稱,跳槽獲得高薪)。
(判斷是否應該辭職的一個標準:我在現在的工作中有沒有獲得成長。這也是區分為自己打工,與為老板打工的一個標準。為自己打工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在注自己有沒有在這份工作中獲得成長,因為這是最能配得上自己時間的“報酬”。)
2、正確的姿勢:注重價值,而不是價格(估值)——為老板打工同時為自己打工。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必然時不時不對稱的市場上,所以自己的時間價值時不時被低估,時不時被高估才是常態。一味追求高估值是不合理的,因為那是在追求不可能的結果。
(概率與統計是幫助我們克服面對得到與失去引發的情緒波動的有效工具。有概率思維的人會知道,有低估的時候,自然也會有被高估的時候,于是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相應的結果了。)
3、 你不斷成長的結果,就是你終將被低估 —— 這是必然。
? ? ? ?分析:老板為了讓自己保有競爭力,所發的公司都在市場平均價左右。于是,從這個簡單的事實出發,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幾乎市場上所有的頂尖人才都被低估了,或者準確地講:他們更可能被低估。因此被低估時,他們反而高興,因為那是對自己能力與成長的肯定。
? ? ? ?他們也很清楚:終將有一天,自己確定地被“過分低估” —— 那就是到了“該自己闖出一片天空”的時候了。從 “給別人打工”不如“同時給自己打工” 開始,我們漸漸看清了另外一個路徑:
“同時給自己打工” 不如 “徹底為自己打工”背后的核心原理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既然賣時間終將不劃算,那么買時間終將劃算。
? (具有不可逆屬性知識:獨立事件——不會陷入賭徒謬誤;萬能鑰匙——鑰匙不在鎖頭,而在其他地方;為自己打工——一旦你知道了以后,你就會徹底為自己打工,因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突破過去的玻璃頂。)
? ? ? “單位時間的市場售價” 無論如何都是有玻璃頂的,無法突破的玻璃頂;不斷成長的人,終將遇到那個玻璃頂,直至“不得不”、“必須”、“必然”要沖破那個玻璃頂,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有些人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甚至,形象地講,就是“削尖了腦袋”)去明星企業打工 —— 因為在那里能學到更多的有價值的經驗。在明星企業里,競爭更為激烈這個事實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優勢。明星企業的特點之一就是人才濟濟。所謂的教育,“耳聞目染”很可能比書本來的更直接、更有效。
4、只要是追求財富自由的人,最終就只能走到同樣的一條路上:先做自己的老板,而后通過日積月累的成長,逐步積累,最終獲得“成為別人的老板”的資格。
二、買時間的原則:
1、誰的時間最值得買?那些為自己打工的人的時間最值得購買。
2、怎樣識別為自己打工的人:一開始始就要想辦法盡快把自己先變成“給自己打工的人,從而識別為自己打工的人,與他們做很好的朋友(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兒的人)
3、真正的好老板,永遠不是用薪水去交換那些時間的(用給別人提供成長機會交換時間);所謂的當老板,其實就是有資格(不能給自己帶的人提供真正成長機會的人,實際上沒資格當老板。)批量、合理地購買他人時間,而后以適當的價格把那些時間的價值再賣出去。
4、有能力給別人以成長機會的方法培養:想辦法與對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長;只跟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