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湯尋店記1】
一碗羊湯要殺回望京了,最近就在那個望京國各種瘋跑。不得不說說望京SOHO的事兒。
亂暈的SOHO
當我在朋友圈發布“一碗羊湯要重回望京”尋鋪后,不少朋友一致推薦:望京SOHO!
對于老潘的物業,我向來不感冒,辦公湊合,配套規劃太差了。他們只管賣樓,似乎從不管業主的入住感受。老潘沒有自持物業,可進行統一商業規劃和服務。商鋪也都賣給了小業主,每個人的需求就是租金回報,越高越好,根本無從談起統一規劃。
這一點,在每一個SOHO都是如此,毫無改進。尚都SOHO最混亂。即便是一個好的生意入駐,用戶想找到,也得先把你讓繞暈,才可能找到。
望京SOHO似乎長了點記性,做了一些統一樓層進行商業規劃,但依然沒有感受到任何物業服務對商業區域的規劃和管理,亂!暈!
別的不敢多說,我就說說這幾個橢圓體里的餐飲。我說的也許不對,但我說的是最真實的感受。
午餐家家爆滿
我用三個上班日午餐的時段,把這里的餐飲鋪子全部溜了一圈,并在一些店進行了消費體驗。
大家熟悉的餐飲品牌寥寥無幾,除了帶著站在互聯網風口的黃太吉和西少爺,嘉和一品已經裝修完很久很久,還沒有開業,不知道是不是不打算開業了?
更多的是,稀奇古怪的店名,然后一看菜單,大而全,啥都賣,從面條米飯炒菜到臭鮭魚。品類最多的是,面條、米粉、麻辣燙。
幾圈轉下來,我們大多沒有聽過的店鋪名字,從環境設計、餐具使用等等有點講究和小資情懷的,大多都是第一次做餐飲。喜歡跟風和模仿。換句話說,看見別人賣什么火就賣什么。
黃太吉和西少爺在這里,主要是為了品牌宣傳和滲透,店面盈利能力應該是次要的。
而大多數的餐飲新鋪子,開在這里,是要來賺錢的,不是來玩玩的。
如此高的租賃成本,如此高的人力成本,活得怎么樣?只有老板自己知道。
第二次、第三次,我再來的時候,已經發現有10來家關門歇業了。然而,就在幾天前中午來的時候,這些店用餐的人還排著隊。
晚餐家家沒客
我相信,很多在這里開店的人,都是拿午餐時段烏央烏央的客流做決定的。沒錯,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在望京SOHO每一個餐館,都排著隊,人擠人。
可是,晚上呢?晚上呢?昨天是周三,晚餐高峰時段,我們轉了兩個塔所有的餐飲鋪子,僅有極個別店鋪有寥寥幾個客人,其他大多數全部空著,在一個麻辣燙店,看到最多,也就10多個客人。
中午這么大的客流都跑哪兒了?試問,當你在一個樓里工作了一天,憋了一天,晚餐時候,你還愿意在和辦公是一樣的環境里吃碗面條、嗦個粉?
大多數人的晚餐,是想和家人、朋友,小小聚一下,放松一下,吃飯不要像中午那么猴急猴急。即便一個人吃飯,我想你也喜歡在一個放松的環境中,不是那么將就。
恰恰,能夠滿足中午時段高客流、高速出餐、高速翻臺的餐鋪,從內部流程和用戶認知上,與晚餐時段人們的消費需求,都是相悖的。
他是一個陰,一個陽。不可能陰陽兼得。
理想不能跟風
理想歸理想,現實就是現實。不要拿黃太吉、西少爺的優勢,當做你的優勢。不要拿別人的PR數據當做圣經來讀,不要拿別人說給投機人(非投資人)聽的話,當做葵花寶典。
好了,在望京SOHO做餐飲,到底適合賣什么?茹老頭明天繼續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