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來源:電子書
作者:高杉尚孝
二、讀書筆記
本書提出的解決問題手法,分為五個步驟。
①發現問題,并將問題分類。
②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課題。
③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④運用適合的標準,評估每項替代方案。
⑤選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并采取行動。
第一章 如何掌握問題
問題的分類
①恢復原狀型問題:在大多數的情況里,不良狀態已全部顯在化,因此恢復原狀型問題也等于顯在型問題。
②防范潛在型問題:因為是目前并無大礙、但將來會發生不良狀態的問題,所以若以目的做區分,可視為恢復(維持)原狀型問題。
③追求理想型問題:其目標在于提升現狀以達到理想狀況,因此從“現狀并無大礙”的觀點來看,它與以時間軸做區分的防范潛在型問題相同。不過,它與防范潛在型問題不同的是,即使置之不理,將來也未必會發生重大不良狀態。
問題的優先級
一般而言,在分辨事情的優先級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從“緊急性”和“重要性”這兩個標準下手。若從結論來說,就是優先處理高重要性且高緊急性的問題。相反地,影響小且不緊急的問題可以最后處理。不過,在有待解決的問題當中,要是有能輕易解決的問題,最好盡快處理。
第二章 如何解決恢復原狀型問題
因果關系要成立,必須具備三項條件。
①視為原因的因素(X)與結果(Y)之間有關聯性。
②視為原因的因素(X)發生在結果(Y)之前。
③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第三章 如何解決防范潛在型問題
由上而下法的四個步驟
①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②確定引發不良狀態的誘因
③擬定預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誘因
④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應對策略
危機管理
關于危機管理,我強力建議大家事先成立一個危機管理團隊,這個團隊可以立即應付所有緊急狀況,而且成員的層級必須夠高。
第四章 如何解決追求理想型問題
追求理想型問題最重要的課題是定位理想
設定實現理想的期限;列出必要條件;學習技術或知識;制定實施計劃。
在追求理想之際,必須時常自省最終想要實現的價值和目的是什么,否則很容易將手段與目的相互混淆了。
第五章 如何以“分析”發現問題
先做好本職工作,再去擴大。
最重要的是先專注于自己的工作范圍,先在自己有權限的地方發覺問題。要擁有大格局的視點,但別超出自己的權責范圍,要以當事者的身份腳踏實地解決問題。
問自己六個問題,有助于發現問題
“現狀與期待的狀況之間有無落差?”
“現狀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是否覺得哪個部分進行得不順利?”
“是否有些事情未達標準?”
“有沒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狀態?”
“若置之不理,將來是否會發生重大的不良狀態?”
第六章 如何掌握問題的本質,制定替代方案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明確說出本質課題
如同前述,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問題之后,將本質性課題明確化。只有將重點課題明確化,才能期待替代方案能帶來明確的成果。
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圍
“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圍”(The issue definition determines the solution boundary.)這句話,是我在紐約麥肯錫擔任顧問時學到的名言,意思是發現問題之后,設定具體課題的步驟非常重要。
腦力激蕩法
腦力激蕩法鼓勵參與者自由提出意見,但必須遵循以下四項規則。
①不能批評別人的想法
②盡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③歡迎自由奔放的發言
④發展別人的想法
評價風險時,如果從最缺乏魅力的替代方案開始,會浪費許多時間。比較有效率的做法是,從期望項目評價最高的方案開始評估風險。
如果無法彌補執行能力,則可以考慮縮減行動。舉例來說,原本目標是100分,但因為執行能力并不完美,最后只達到30分。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采取80分的行動,假如實施率達到90%,至少還有72分。因此,采取行動前,一定要考慮實際的執行能力。
第七章 情境分析反應快,篤定預測風險高
換句話說,做判斷時能夠充分理解決策背后的風險,才稱得上是好的決策過程。
第十一章 分析要合乎邏輯,其實很簡單
邏輯性最基本的要求是“主張之后,提出論述”,也就是“說完想說的話之后,得好好說出理由”,讓主張言之成理。光是熱切地強調自己的意見,不能說服對方。為了增加主張的邏輯性,還必須提出論述。只有主張,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想確認是否犯下自以為是的默契的毛病,最好的方式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檢視自己的主張及論述。盡量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確認自己的主張及論述是否能讓對方理解。當然,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知道別人的想法,但是可以盡可能反復推敲對方的立場及想法。如此一來,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論述哪里產生跳躍,進而找出邏輯上的盲點。
“主張之后提出論述”“檢視主張和論述有沒有正確地聯結”“鍥而不舍、反復檢驗假設”這三個要素,是必備的共通能力。
第十二章 “分析”的本質
MECE掌握事物的方法是,除了要劃分清楚分析者與分析的對象之外,還要將所有的要素完整還原,這是一項理性思考的活動。直觀的靈光乍現以及還原要素并進行分析,這兩者是互補的,建議你同時培養這兩項技術。
符合MECE原則的架構,大致可分為3種。第一種是將分析對象區分成符合MECE的項目,有助于當事者理解分析對象的結構。第二種是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的項目,有助于當事者理解分析的過程。第三種則是使用由縱軸和橫軸所建構的“矩陣”,來整理事物。該矩陣是將MECE分類過的兩個獨立變量作為主軸,可幫助分析者達成結構性的理解。雖然矩陣可以擴充到三次元,但是三次元的矩陣過于復雜,因此我不建議使用。
第十六章 解決問題的心理素質
問題解決者必須具備優異的壓力管理能力,即使被逼到進退維谷,依然能夠保持冷靜,發揮實力。
三、我的思考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經常需要做一些規劃的事情,比如每周的規劃,月度規劃,季度規劃,年度的規劃,三到五年的規劃等等。我們的規劃,其實也可以看做,根據不同類型的問題,來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對于當前明顯出現問題的地方,屬于恢復原狀型問題,線上的故障就屬于這種,這種問題一般來說,是必須要立刻解決的,這種事屬于重要緊急的事情,應該優先去處理,我們也應該有相關的危機管理,也就是應急響應機制。我們的規劃一般來說,無法包含這些問題。但是應急響應機制,我們是要經常去設想場景,并且演練的,這也就是文中所講的危機管理。
對于潛在型問題,可以看成是一些不合理之處,要會能夠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引起故障的地方。根據墨菲定律,感覺會發生問題的地方,就一定會發生。所以我們針對這類的問題,要能否發現,并且有手段去解決。
追求理想型問題,需要找到準確的課題,找準課題的定位。當然,這類問題是否要去做,也需要得到上層的支持。對理想型問題,找到的準確的定位,也要不斷地自省,不斷的糾偏,防止出現最終的產品,和原先的設想偏差太大,也要留意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