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閱讀能力也可以描述為掌握閱讀方法。閱讀是需要講究方法,這種方法應該成為學生終生的習慣。它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是戰略的,宏觀方面的(閱讀取向,閱讀姿勢,閱讀樣式)。一個是戰術的,微觀方面(閱讀方法,在哪里讀什么)。運用的方法有高效閱讀法,抓住七個點(題目,出處,作者,基本內容重要事實,新思想啟示,特點爭議) ,有批判性閱讀,有點畫評注式閱讀。
特別要注意不要做那種已經與文學無關的閱讀能力培養,有意思的是我們很多老師都陷入這個坑無法自拔。
特別要注意,不要陷入抽象技法觀,離開了具體文本具體樣式的具體閱讀,不一篇篇,一種種考察“精”什么“略”什么,而單從閱讀行為上抽象的講如何精讀如何閱讀。這是錯誤的。
總結:閱讀是特定取向的閱讀,怎么讀,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讀什么。
二、文章閱讀教材樣樣章及討論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合適的理解寫文,他立足于選文,但絕不能淪落為選文內容的教學。理解文章的關鍵是要抓住要點,而抓住要點,要通過重要語句的把握。不同體式的文章有不同的特性,因而重要語句以及把握的方式有不同的講究,因而要求有不同的讀法。書本以《人生的意義以及人生中的境界》《米洛斯的維納斯》《拿來主義》《談中國詩》為例,
這里有幾個比較特別的閱讀方式:
這個“我”是指誰?文章中還有不少以“我”氣頭的語句,請一一畫出來,并把這些語句按照原文順序起來念一遍,念的時候,想象作者面對雕像時的神態。
你有沒有覺得作者是在向你(讀者)召喚?
這篇內容的兩個內容提綱,你認為哪個更妥當些。
關于語文教材的開放型語文教學的模糊性的澄清。書中認為語文教師不是對付教材的,作為教學專家的語文老師應該面對學生,他備課的主要工作應該是研究他的學生,他的課堂,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文。而不是花費數小時對付教科書。很認同。
新聞報道和言論,文章閱讀單元樣章。(略)
科普文章閱讀單元樣章:這里核心教學內容是培養合適的閱讀態度。以《活性氧與疾病》《熱力學第二定律》《情境依賴性》《黑洞旅行》為例。
主要教學方法:
你是屬于哪一種閱讀狀況:接受性閱讀,思考性閱讀,拒絕性閱讀
需要相應的預備知識,了解相關的概念,參考閱讀鏈接材料
用自己的話重新組織原文的信息,編圖表
主動,學習學會提問,學會預習。
你覺得這樣有必要嗎?這樣的實驗,對你理解這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了解作者的意圖,了解課文中這些問題的背景
總結科普文章,閱讀策略列舉5條以上
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強,預習能力強,總結能力強,圖表模式特別好。而且跳出文本到作者,不僅讀課文,還要讀作者,讀背后的內涵。
三、經典著作閱讀單元樣章:孔子與蘇格拉底
經典著作閱讀,在閱讀與鑒賞方面 ,主要能力構建指向閱讀視野和比較閱讀。在表達與交流方面 ,主要指向傾聽與討論。
這個課例教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亮點是:
哪一些是你較難理解的?找出那些詞句,并與同學議一議,如理解有困難,查閱相應的工具書以及其他資料。
閱讀原典,務必字字明了。
比較兩者的相同點和相異處
比較孔子面對不同的學生,分別做了五種不同的解答。如果現在你詢問孔子,怎樣是“孝道”,他又會如何作答呢?
比較孔子(答疑解惑)和蘇格拉底(問南難去蔽),如果兩人身份兌換,他們又是怎樣的對話方式?
不難發現,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