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間管理,以實現對時間更靈活更有效的運用,從而達到既定的目標。如果你沒有目標,那么你沒必要學習時間管理。
以前,就在幾個月前的上半年,我的每一天都是一種輕松逍遙的姿態。那時候,我不需要時間管理,我有大把的時間隨心所欲。
每天固定的八小時上班,全部生活節奏都圍繞工作而定。早上睡到不得不起床的一刻,經常踩著點出門,很多時候都來不及吃早餐。只要沒閑著,我就可以得到一種虛假的滿足。簡單重復的工作,排隊等待的過程,還有很多無用功,但凡沒有絕對發呆,我就對這段流逝的時間心安理得了。吃晚飯的時候,會打開電視機,開了就不會再關,邊吃邊看,吃完飯接著看,經常一口氣就到睡覺時間了。全天的零碎時間,隨時刷微信,讀幾篇雞湯或干貨就感覺自己很認真了。盡管這種碎片閱讀,只帶給我片刻的滿足感,并不能改變思維,觸發行動。
這種狀態,我就不需要時間管理了。我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和環境中的刺激主導,我不需要時間管理帶給我某種轉變。
在這一年的中點上,出現了一個轉折點。6月底,我開始在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密集更文。由于定位不當,在7月初我又重新申請了一個公眾號,并開始堅持日更。一直堅持到今天,我已經推送了70+文章,拿到了平臺的原創和贊賞功能,也零星的收到了幾筆贊賞。這個過程,投入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看到了堅持后的收獲,這才是真實的成就感。
現在我已經記不起,當時為什么會突然下定決心,開始每天一篇文章的寫作計劃。半年的節點上,大家都在總結自己的上半年,為下半年的目標高呼口號,或許是這一片感慨聲和呼聲刺激了我?在那個時候,看到了幾篇鼓勵寫作的分享,而堅持更文以拿到微信的原創標識是一個好目標,明確且難度適合,或許有這些原因?也可能是,實在不能忍受自己的墮落了,發現寫作是一個很不錯的改變方法。總之,就那么義無反顧的啟程了。
剛開始寫作的時間,真是一個行動萌芽的好機會,那個時候的時間也還比較充足,足以讓我培養起一個好習慣。一項習慣從培養到形成,就像一顆種子,從萌芽開始,不斷長大,直到變成參天大樹。當種子度過萌芽期,不斷茁壯成長,就能夠抵御一些外部侵襲。所以,當我后期工作忙起來了,時間緊張了,挺一挺,我還是堅持了下來。
輸入不夠多,寫作功底不夠厚,所以到現在,寫作對于我依然不是一項輕松的任務。每天一篇文章,為了完成目標,我一天中的全部大段自由時間幾乎全被擠占了。一篇文章,填滿了我的一天,讓我保持一天的緊張,緊張的構思和梳理。
當我有了目標,任務多了,時間開始緊張,時間管理越來越有必要。我需要為自己找時間,關上電視,關掉無線網,留給自己一段安靜的寫作時間。要想筆下有靈感,閱讀量必須跟上,所以我開始早起計劃,從早上找出閱讀的時間。我開始寫晨間日記,記錄一些重要的想法和行動,以為寫作提供支持。時間緊張了,有些事需要放棄,但該做的事一項也不能少,所以我也開始列清單,使用日程表了。
當感覺自己跟不上生活節奏的時候,除了找出更多的時間,還有關注自己的效率。效率得不到提高,會一直感覺很累,也很難突破提高的瓶頸。因為需要寫文章,在回家的路上,我快速構思今天的主題。當有了一些思路,我在路邊停下車,趕緊用手機記錄下這些靈感的要點。這篇文章的思路,就是這樣完成的。
如果沒有追求,你將處于完全被動的生活。當你有了目標,就需要奔跑,為了完成目標,你自然會開始管理自己的時間。
快樂是什么?快樂就是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并努力完成。為了每天的快樂,把時間用于追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