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四川特產,可謂是數不勝數,什么王寶鴨、毛血旺、香腸、糍粑的,可真是讓人眼花繚亂,不過這對于我這樣一個對豆腐有特殊愛好的人,這些都是次要的,現在就讓我來介紹我們四川的豆腐吧!
奶奶家的豆腐是最傳統的,也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它延續了最古老的做法。首先,做豆腐用的豆子是自己種的,當豆子成熟的時候,爺爺奶奶收割回來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曬得豆子從豆莢中跳了出來,然后就會把豆子收起來用水浸泡,泡上一天一夜后,豆子變軟了,放在磨子上,讓它磨成豆渣,然后再用類似三尺白綾的布,將豆渣和豆漿分離,豆渣呢,是沒什么用了,豆漿就得留下來,然后放入一鍋熱水中,這個時候就需要你耐心的等待了,等到豆漿沸騰。往往這個時候小孩子是最著急的,豆漿沸騰就可以乘出來,加上白糖就可以直接食用。
爺爺奶奶最疼我們這些小孩子了,豆漿好了,不用你一直在鍋邊望著,奶奶就會拿一個大大的碗乘上一碗,加上白糖后放在桌子上,任我們自己喝,而剩下的豆漿就會被加入一種奇特的水,這水放進去后 奶奶就會不停地攪拌,攪著攪著,豆漿就變成了豆花兒,然后把豆花兒中多余的水舀去,豆腐就成形了,可是這樣的豆腐不利于過久存放,于是奶奶會再次使用“三尺白綾”,把豆腐包起來,再重重的壓下去,這樣使豆腐變硬了,就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一段時間了。
當然,如果你不滿足這樣的豆腐,還可以進一步加工,將豆腐切成片,然后將鍋底加熱,抹上一層油,把豆腐放在上面用小火慢慢煎,伴隨著“滋滋滋”的聲音,豆腐會變成金黃色,這樣的豆腐就可以和任何一個菜搭配了。
這就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