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存在主義和它的代表人物。
生活先于哲學思考。
存在就是選擇,選擇就是割舍。
薩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從廣義的角度上看,哲學的流派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理性主義,一類叫非理性主義。
什么叫理性主義呢?理性主義的哲學特點,是要發掘人的靈魂中的理性部分,它重視推理,重視論證,重視條條框框下面的推演;
非理性主義的哲學,重視的是人類的欲望、人類的感情,那些很難被理性所真正捕捉到的、我們人性當中的那些最活躍的成分。
理性主義:強調人類的理性規劃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它也構成了我們人類靈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根本的特征——比如有思想、有理性,能說話等等。
作為非理性主義的代表,存在主義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它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第一要務并不是進行抽象思考,而是生活。只要你進入具體的生活以后,你所遭遇到的這些個別性的問題就會纏繞著你,這些個別性的問題本身又帶有著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你在進行每一次選擇的時候,當你荷包里的錢不夠,你要在兩件非常想買的商品里面買一件的時候,你就要做出割舍,這種割舍伴隨著很多復雜的情緒,這些情緒伴隨著我們人類的一生。
理性主義者只關心到我們抽象的、計算的一面或者是抽象遵循規則的一面,卻沒有意識到在冰山下面,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水下部分,這個水下部分是非理性的根源,就是存在主義要揭露的。
但是正是因為存在主義對于個體選擇的強調,所以存在主義和各種宗教立場,和不同政治立場之間結合的可能性也變得非常豐富。
存在主義可以說是非理性主義當中的代表——它認為個體存在的真正的含義,并不在于人是一種能夠理性反思自己的動物,而在于人總是在一種情緒當中對自己進行籌劃,總是在一種惶恐不安的狀態中,尋找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社會規章制度是理性的產物。
那存在主義的任務是什么?就是要把這種理性規章制度下,被壓住的自我給解放出來。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五指山,這五指山就是各種各樣的社會規矩對我們的壓抑,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期盼有一個唐僧出現,把封條一揭,我們就能從里面蹦出來了。那誰來揭這個封條?如果沒有唐僧的話,就由存在主義哲學家來完成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