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聆聽時并不是為了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yīng)
第五個習(xí)慣: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通過傾聽、理解別人,從而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彼此。
知彼解己這個習(xí)慣主要是針對我們生活中的交流溝通,我們生活在人際社會中,必不可少的要與人相處、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和表達自我。
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往往會有四種錯誤的回應(yīng)方式: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為人師,自以為是。這都阻礙了我們與人的有效溝通,有時候甚至?xí)茐谋舜酥g的關(guān)系。
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移情聆聽,是以理解為目標(biāo)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對方。
在《非暴力溝通中》達到有效溝通主要的是讓我們表達感受,表達感受作為溝通的主動方,對于我們而言還是比較簡單,我們有什么感受,直面它然后告訴我們想要告訴的人。
而移情聆聽是從溝通的被動方,要求我們深入理解對方,我覺得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比較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在聽別人講話時是為了做出回應(yīng),就像一問一答,我們很難把自己帶入別人的感情中去深入理解,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掌握這種聆聽方式。
要達到有效溝通的正確方法就是移情聆聽,通過復(fù)述語句,加入解釋,摻入感覺,最后帶有感情的加以解釋。是不是感覺有點抽象,舉個例子。
朋友:“我真的很討厭我的上司。”
復(fù)述語句:“你覺得你的上司很討厭。”
加入解釋:“你不想和你的上司相處。”
摻入感覺:“你覺得很煩躁。”
帶有感情加以解釋:“你對與上司相處很煩躁。”
最后當(dāng)我們已經(jīng)足夠聆聽別人,足以了解她的想法,那么我們就要開始表達了,從被動方轉(zhuǎn)為主動方,從知彼的階段邁入解己的階段。
表達就是讓別人了解自己,獲得別人的理解。讓他人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達自己的精髓是品德、感情、理性。
品德是你的可信度,感情是你的移情能力,理性是你的邏輯能力、表達自己的能力。首先是品德,然后是你與他人的關(guān)系,最后是你表達的能力。與別人溝通以及表達自己離不開這三個方面,而且可以提升你表達的準(zhǔn)確度和連貫性,使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
最后當(dāng)然就是付諸實踐了,可能會很難,至少對于我來說有困難,希望你在了解知彼解己習(xí)慣后能夠身體力行的去實踐。
下次同別人交流的時候,你可以試著拋開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去真正的了解對方,感同身受,盡可能地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所感受,并作出回應(yīng),當(dāng)然也不要太過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對方。在問題出現(xiàn)之前,在評估和判斷之前,在表達個人觀點之前,一定要先去嘗試著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