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只能這樣嗎》,266頁
我們的文化對天賦的重視,似乎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如果我們?nèi)狈μ熨x異稟,就有借囗可以不必努力,退居旁觀者的地位。但是,其實你可以不斷尋找更多活動來發(fā)展自己的才能。你可以拿起吉他,或是通過藝術、音樂、文學、建筑或園藝,增進你的美學思維和經(jīng)歷。你甚至可以動手寫小說,沒出版也不重要。
你可以召集自己的街坊鄰居,請大家創(chuàng)作劇本,然后讓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可以畫畫或?qū)懺姡蛘纫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要抱著只做大事的心態(tài),凡事只要全力以赴就對了,因為最大的樂趣來自于你投入的過程,每個當下都能近其在我,這就是最好的結果。除了你自己沒人可以做到。
由你開始某件事,然后蔚為風潮,這種感覺不是很棒嗎?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知識
感性說服第二原理:直接體驗形成的態(tài)度,比間接體驗形成的態(tài)度,更有可能指向行動。
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實際經(jīng)歷、親眼所見,都算直接體驗。而說服,無論是口頭也好、書面也好,對受眾來說基本都是間接體驗,常常事倍功半。所以超市導購員會努力邀請潛在顧客試用產(chǎn)品,而不是費盡口舌說服顧客購買。
但也不可能做到讓對方事事都親身體驗啊,那怎么辦?退而求其次,盡量通過你的話語,引導對方在想象中看到圖景,在想象中做到“眼見為實”。想象具體情境或者進行角色扮演,也算一種直接體驗。
在想象中眼見為實,也能達到讓對方直接體驗的效果,這也是有腦科學方面的依據(jù)的。在“拆書幫”的基礎讀本《這樣讀書就夠了》109頁中,曾廣泛用于運動和技能的“精神訓練法”(Mental Practice)。這個訓練法的原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大腦中過一遍,等于實際應用了一遍"。
所以,你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應當以生動具體的情景去激勵聽眾想象一個畫面,激活想象、感覺和情緒。正如在這個片段中,作者詳細描述細節(jié),引導聽眾去想象“我可能做到的事”,并引導聽眾在想象中享受那樣做后的愉悅情緒。
"想象一下,你換了這款SSD硬盤,電腦的啟動時間縮短到20秒,你朋友還沒來得及在沙發(fā)上坐好呢,電腦已經(jīng)出現(xiàn)桌面壁紙了?!?/p>
“想象一下,你在辦公室喝這種濾泡式咖啡,比用咖啡機要方便得多,比速溶咖啡又健康得多,同事都會來問你這個咖啡的沖泡方法怎么這么別致啊······”
“想象一下,你把這些說服能力變成自己的本能了,吃年夜飯的時候丈母娘埋怨你不早買房,你只需要微笑著說幾句話,她就心服口服了,就點頭稱是,老丈人在旁邊也說支持你······”
A1
一直很想去學吉他,所以試過說服閨蜜和我一起,兩人同行,一人半價。試過挺多方式說服她,比如,從價格方面,兩個人便宜啊…比如從她原本就想學點樂器上,但是她一直不知道學什么。那不如就和我一起去學吉他等等的方式,她都沒有動心,開始認為可能是她的確不想學吧,但是現(xiàn)在意識到還有可能是我自己的溝通方式不對呢?
A2
我決定在下周閨蜜聚會日的時候再去說服她一次試試:
你一直想學一個樂器,但是一直沒學,這樣多浪費時間,你不知道學什么,你可以想一下…
如果你學會了吉他,我們兩個下次大學聚會時候,穿著一模一樣的閨蜜裝,可以一起來一場精彩的彈唱…
如果你學會了,明年你外婆生日的時候,整個大家庭都圍坐在一起,你可以在爸媽推出蛋糕的時候彈唱出生日快樂歌給外婆聽,想想都覺得外婆一定非常非常的開心。所以別浪費時間了,我們趕緊去一起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