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飲食,傳統的中餐菜系外,屬火鍋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在川渝一帶的朋友對火鍋更是情有獨鐘,他們對于火鍋似乎有一種深厚的情意。在四川和重慶地區,街頭隨處都可以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火鍋店,通常人們三五成群的坐在一張大桌上,喝著啤酒,涮著各類菜品,一起談天論地,好不熱鬧。
每每談及聚會吃什么,火鍋都是人們的一大重要選擇,特別是和久別的好朋友再次見面時,似乎沒有什么事情能比一起坐下,吃上一頓火鍋,一起聊上三五個小時能更加讓人感到親切。
但論及古人創造火鍋的初衷,卻是很久以前富人們通常將動物的內臟丟棄,認為其腥味太重無法食用,而窮人們卻只能將其撿來食用,為了辟其腥味,他們把這些內臟放入大鍋中,加入各種調味品后涮著吃,從而流傳至今。只是時至今日,火鍋不僅使我們愛上了它的味道,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征。
火鍋起源于何時?
提及火鍋的起源,向來是眾說紛紜,就好比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古印度,但卻是經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后來人們誤解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原因。目前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說法,一種說法說其起源于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期,那時有一種“銅鼎”,人們用其煮食食物,據說就是火鍋的前身;
另一種說法是火鍋始于漢代,曾經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斗”就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火鍋實物,據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而重慶火鍋在左思的《三都賦》中就有記載,歷史也在1700年以上。
最早的火鍋實體器具
后來到了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而到了清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末民初,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此外,火鍋還相繼傳入到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而今天,在我國也有多種火鍋品類,如“廣東海鮮火鍋”、“川渝麻辣火鍋”、“湖南野味火鍋”、“上海什錦火鍋”等。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往往進入一家火鍋店后,服務員會立馬上前讓客人選擇鍋底,通常有紅鍋(麻辣)、鴛鴦鍋、清湯鍋供選擇,在一些地方還提供了具有養身功能的湯鍋鍋底,當顧客選擇好后就可以坐下,相互開始神侃天下大事,等待服務員將鍋底端上來后,等待鍋底燒開就可以涮肉菜吃了。
川渝火鍋味較重麻辣,剛剛開始吃的時候可能沒什么感覺,但吃一會兒就會感到口舌發麻,但卻胃口開大,欲罷不能,配上特制的香油碟,肉質香酥松軟,油汁豐富,相當有嚼勁,口感非常好。
如果選擇鴛鴦鍋的話,通常人們喜歡將素菜放在清湯鍋中煮食,清香撲鼻,香脆可口,在食完紅鍋的辛辣后再品嘗下清湯的濃厚,再來上幾塊水果,頓時感覺腸胃極其舒適,心情也得到了極大放松。
對于喜歡鬧熱的朋友而言,吃火鍋是最佳選擇,吃火鍋的同時,通常是少不了說笑的,如果說吃火鍋是一直安靜的吃完,那么它就失去了一大半的魅力。因此在一些火鍋店通常是充滿了各種歡聲笑語,大家開開心心的坐在一起,上至國家大事,世界熱點,小到坐公交車踩到別人腳的小細節都能說出個天花亂墜,有模有樣的感覺來,但并不會有人覺得店內吵鬧,大家都是掛著笑容,一邊品嘗著鍋中美味,一邊有說有笑,相當和諧。火鍋在他們的心中已經不僅是一道美食,而是心系朋友家人,承載著思念與祝福的載體。
圖片來自于網絡
一種表達,一種滋味和情懷
如果說道火鍋的文化,那就是融合,將各種食材放到一鍋中煮食本就體現了不同文化,地域間的融合,將吃火鍋的人的心也緊緊的連接在一起,無論身份地位,坐在一起就是朋友,相互說著似乎永遠說不完的話,有著數不清的歡笑,一切都是那樣的親切,大家都將煩惱與不安拋在腦后,只剩下歡聲笑語,只剩下情真意切;火鍋,已經變成了他們對朋友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如果說火鍋有情感的味道,那必定是歡笑,是祝福,是真誠的味道。
有火鍋的地方也有江湖,是你身邊的朋友,你的社交圈子所組成的江湖,一頓火鍋,將溫情,念舊、歡笑、祝福融入到了一起,每頓火鍋,總能吃出些不一樣的滋味與情懷,各位伙伴們,有時間和你們久別多年的老友或是身邊的好友一起來上一頓吧。
三千美食專注純天然、原生態美食,關注三千美食,關注健康生活。微信公眾號:cdsgh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