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你的朋友圈里,曬步數、秀馬甲線、跑馬拉松的好友是不是越來越多了?
然而,大家剛被調動起來的熱情還沒維持多久,“跑步傷膝蓋”“運動過量致橫紋肌溶解”“馬拉松選手猝死”等負面新聞,又讓很多人對運動望而卻步。
其實,運動損傷大多由運動過量、姿勢不規范等原因導致。今天就跟你說說,怎樣在獲得最大健康好處的同時,避免運動損傷。
運動強度
通過心率+時長來把握
運動時間過短、強度不夠,提高身體機能的效果甚微;運動時間過長,強度太大,容易造成身體勞累,甚至損傷。
管好運動強度,不妨從心率和時長兩個方面入手。
運動新人:
初期參加體育活動或體質較弱的人,可進行小強度運動(心率一般不超過100次/分鐘)。
建議選擇有氧運動、中國傳統運動、柔韌性練習等運動類型,起初每周運動3天,逐漸增加到5天,每次運動10~20分鐘,逐漸增加到30~40分鐘。
進階選手:
有一定運動習慣、體質較好的人,或堅持小強度運動8周后,可進入中期體育活動階段。
這一階段應繼續可選擇中強度運動(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鐘)并增加時長,可選擇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等運動方式,并適當增加力量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30~50分鐘。
運動姿勢錯了
越練越傷身
慢跑
膝蓋內扣傷軟骨
“跑步百利,唯有傷膝”,跑步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膝關節疼痛。
不少人跑步時膝關節內扣,長此以往易使關節軟骨受損,造成疼痛,甚至可能形成X型腿。正確的做法是,跑步時應確保雙腳始終平行。
健走
擺臂太高手抽筋
健走時若擺臂力度過猛、幅度過大,會導致手臂抽筋、關節勞損,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健步走時應自由擺臂,手臂高度不要超過肩膀,也不宜背著手。
廣場舞
追趕節奏易累壞
廣場舞參與者身體狀態參差不齊,動作難易、節奏快慢都不一樣,一味追趕其他人的節奏和運動量,可能造成身體疲勞。
初學者可選擇時長不超過3分鐘、動作相對簡單、節奏稍慢的舞曲,以每次半小時,隔天跳一次為宜。
深蹲
膝蓋超腳尖傷半月板
做深蹲時如果膝蓋超過腳尖,關節軟骨會被擠壓到骨縫邊緣,受力過大,易造成髕骨、半月板損傷,韌帶也可能因過度牽拉出現勞損。
正確姿勢是兩腳間距與肩同寬,腳尖外展大約30°,蹲下去時腳尖不可超過膝蓋。
萬一受傷了
可以這樣處理
做了萬全的準備也很難避免意外,出現扭傷、肌肉拉傷等情況,這樣處理能防止腫脹加重。
傷后24小時內為急性期,需要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冷毛巾,保持20~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
24小時后為恢復期,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性鍛煉。需要注意的是,過早熱敷會加重腫脹,要等傷處不再紅腫的時候才能熱敷。
受傷后的疼痛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如難以忍受,可服用扶他林等消炎止痛藥物。
如果疼痛等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建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損傷部位功能鍛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運動后不可坐下或躺下休息,要做適當的放松,包括行走、慢跑等小強度活動和牽拉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