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惜別共青團
1985年9月3日,沈陽礦務局召開局機關和基建公司處以上干部大會,傳達了東煤公司《關于撤銷沈陽礦務局基建公司機構的決定》精神,進行了三局合并以來的第二次機構改革,將基建公司機關人員并入礦務局機關,局機關在冊人員達到了空前的1500人。僅局團委的工作人員就達到20多人,其中正副書記5人,人稱“書記處”,團委規模創下全市之最。三局合并后,礦務局機關人數已經嚴重超編,這次將基建公司機關人員又并入局機關,使本來就臃腫的局機關更加人浮于事。
那年上半年,我臨時抽調到了局核查辦,主要是清查“三種人”;后期又調到了整黨辦,經常到各礦檢查指導,日常工作與團委基本脫鉤。在這種情況下,聽說礦務局機關下步還要進行改革,加之團干部遲早要“轉業”,我肯定會首當其沖。與其等待組織安排,還不如自己先想想辦法,“替礦務局分憂”。一天,我到團市委辦事,順便將自己的想法和當時團市委組織部的同志說了,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侯炳純部長親自幫我聯系到了市民政局,聽說那里需要工作人員。就這樣,我辦完了相關手續,很快就到民政局報到了。當時,礦務局類似我這種情況的人有好多,大都是自己到市里找的接收單位,其中調到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就有六七個人。當時,礦務局剛剛給我分了一套地點在虎石臺的單居室新房,我連看都沒去看就主動上交了,局領導自然是樂享其成,對我調出礦務局大開了方便之門。
離開礦務局時,我內心確有諸多不舍:我在沈陽礦務局工作整整12年,是礦務局將自己從一名普通工人培養成一名國家干部;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浸透著黨組織的培養、教育和關懷,浸透著領導、同志們的關心與幫助;我沒有任何背景,沒靠任何關系,從未請客送禮,每隔三四年就躍上一個臺階,這得益于礦務局的風清氣正。我感恩沈陽礦務局,留戀那里的工作環境,尤其是感恩那些曾經與我朝夕相處、共同奮斗的領導和同志們。
共青團是我深深熱愛,并為之奮斗了10年的工作崗位。那種青春勃發、蒸蒸向上的工作環境,使我受益終身。是10年的共青團工作,使我明確了人生方向,領悟了做人真諦,積累了社會經驗,錘煉了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功底。尤其是青年人無私無畏、敢于爭先、樂觀向上的精神,深深地嵌入我的骨髓。即便是三局合并之后,局團委也沒有出現在其它部門存在的拉幫結派、不團結的現象,大家都能從大局出發,沒有人計較個人得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共青團是時代的弄潮兒,總走在改革的前沿。當年,青年歌手關貴敏的一首《青春啊青春》,激發了無數青年人奮斗熱情,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那一代人。記得那年西服剛剛批量上市,我們局團委就每人購買了一套深棕色的西服,雖然質量不算上乘,卻在礦務局機關掀起了一股時尚之風。局團委適時召開了全局共青團工作改革會議,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到處是一片生動活潑的景象。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好懷念那段青春澎湃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