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怕神一樣的對手。
看過《天道》的人,都知道丁元英有多神。
僅僅用了11個月,他就幫私募基金客戶賺到超過2個億人民幣、投資回報率高達82%。
如果這樣都不叫神,世界上就沒有神了。
更可怕的是,丁元英不僅賺錢厲害,他甚至可以說是對商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02
隨著正天集團的總裁退休,丁元英的好朋友韓楚風和兩位副總裁,為了總裁這個位置天天斗得跟吃了火藥似的。
韓楚風找丁元英支招,他的建議是讓韓楚風坐山觀虎斗,然后再坐收漁翁之利。
韓楚風不解,說萬一2個副總裁不內斗,怎么辦?
丁元英淡然一笑,說他們必然內斗,這是由他們的“人文屬性”決定的。
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對“人文屬性”這個詞,好奇并疑惑著。
網上有很多關于這個詞的解釋,但都說得虛頭巴腦的。
其實“人文屬性”很簡單,指的就是“人性”。
那什么是“人性”呢?
權威心理學科普讀物《心理學十五講》里,對“人性”的定義是:人的心理和行為。
這本書里還提到,人后天的習得動機里包括了“權力動機”,而“權力動機”里又分2種:
1、利己的權力動機
2、利他的權力動機
正天的2個副總裁追求成為總裁,是為了利己。
后來,韓楚風聽從丁元英的建議,避開了2個副總裁的鋒芒。
他們果然內斗,為了自己的利益斗個你死我活,而全然不做實事、不以整個正天集團的利益為依歸。
而韓楚風的權力動機是利他。
他避開2個副總裁的鋒芒后,認真做實事,以整個正天集團的利益為依歸。
這些董事會都看在眼里,最終他成功打敗2個副總裁,坐上了總裁的寶座。
不得不說,丁元英真是料事如神。
料事如神的背后,是料人性如神。
他知道正天2個副總裁的心理,知道他們一定會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顧旁邊寸草不生。
為此,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用行動打壓對方。
基于這2個人的心理和行為,丁元英做了他們必然內斗的判斷。
而基于韓楚風從心理上,有利他的權力動機。
在行為上,他是一個干實事、為公司集體利益著想、為一眾員工謀福利的領導者。
丁元英由此判斷韓楚風必然成為正天總裁。
就是靠“人文屬性”4個字,丁元英洞穿了商業集團內部的一切紛爭,實在是牛。
03
說完他洞穿商業集團內部的紛爭,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背后操盤格律詩音響公司,把國內音響三大巨頭樂圣、伯爵和斯雷克玩得團團轉的。
出于幫助王廟村通過生產音箱脫貧,丁元英策劃他們成立了格律詩音響公司。
王廟村的生產條件很惡劣,沒辦法像樂圣、伯爵和斯雷克那樣工業流水線生產。
那格律詩要如何才能虎口拔牙,從這些巨頭嘴里分得一塊肉呢?
丁元英設計的戰略是:“利用這三巨頭老板的人文屬性,引樂圣‘上鉤’,借伯爵‘落井下石’,靠斯雷克‘補刀’,最終達成格律詩和樂圣合作的目的”。
為什么丁元英挑中最終合作的是樂圣,而不是伯爵和斯雷克呢?
原因有2:
1、基于王廟村的情況,格律詩的音箱起步階段只能走高端路線。
而在這三家中走高端路線的,只有樂圣。
2、樂圣老板林雨峰的人文屬性,注定了他最容易上鉤。
所以,丁元英必然選擇樂圣來“殺富濟貧”。
04
林雨峰是一個霸道總裁,說“樂圣公司只有矛,沒有盾”,吃瓜群眾都說他們是“東方不敗”。
只可惜,他遇到了有矛有盾的丁元英,注定會慘敗。
林雨峰最大的命門是好名,特別好面子,自以為是,喜歡作秀。
格律詩拋來1000臺旗艦套件訂單時,林雨峰就開始耍小聰明了。
他認定格律詩音箱采取的“1+2”(2臺旗艦套件,正常是1臺)配置,單價賣1萬多,是有價無市(樂圣的音箱單價才賣六七千)。
格律詩買了樂圣的1000臺旗艦套件之后,估計連100臺都賣不出去。
林雨峰想著把這1000臺旗艦套件,賣給格律詩時賺一次錢。
等到將來格律詩的音箱賣不出去,找樂圣退貨時,樂圣以超低價回收,再賺格律詩一次錢。
林雨峰小算盤打得挺響,卻沒想到丁元英給他挖了一個大坑。
格律詩在隨后的展會上,把價格變成了“跳樓價”,只賣3400元。
高品質、跳樓價,消費者全涌過來,把格律詩那500臺音箱一掃而空。
而賣價差不多是格律詩2倍的樂圣,遭到了消費者的質疑,認為他們的東西太暴利,不再購買。
格律詩的做法,讓林雨峰震怒。
他于是起訴格律詩,說他們采用不正當競爭法進行反傾銷(賣價低于成本價),要求他們賠償樂圣的損失600萬元。
在林雨峰的認知里,格律詩的單品成本必然高于4000元。
他認為樂圣起訴格律詩必然獲勝,為此在記者面前夸下海口,說如果贏不了,自己就跳樓。
沒想到事實證明,格律詩的成本就是低于3400元。賣3400元,他們還有3.2%的利潤。
因為格律詩采用的不是工業化生產,沒有工廠的房租成本、大型機器的成本,加上對一張砂紙都不輕易浪費,他們的成本真的就做到了3400元以下。
丁元英算準了林雨峰的貪名,略施小計就收拾了他。
當然樂圣之所以慘敗,還有伯爵和斯雷特的“神助攻”。
而這些,都在丁元英的計算之中。
他深知伯爵老板蘇逸文的“人文屬性”是:追求安全感。
基于這個心理需求,蘇逸文得知樂圣起訴格律詩索賠600萬元后,連夜飛回公司,并召集管理層開會。
開會時,他提出以650萬元收購格律詩。
蘇逸文擔心一旦格律詩勝訴,和樂圣優勢互補,音響市場就沒伯爵什么事了。
這相當于他是想用650萬元,買一個保險,以滿足他心理上追求的安全感。
丁元英自然是算到了這一點,有了伯爵撐腰,格律詩和樂圣打起官司,底氣十足。
至于斯雷克,丁元英知道他們老板的人文屬性同樣是: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
為此,丁元英早早安排格律詩和斯雷特克合作,買他們家的功放和電源。
后來,格律詩在展會上大降價。
斯雷克出于和格律詩結盟,500臺音響就可以賺幾百萬的利益考慮,功放和電源的價格也適當降了3%。
他們討好格律詩的意圖,真的不要太明顯。
他們之所以要討好格律詩,說白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啊。
這一切,都在丁元英的算計之中。
他除了算好競爭對手,還算好了內部:
馮世杰、葉曉明和劉冰,這3個格律詩的原始股東,在樂圣起訴后,心理上怕承擔巨債。
基于擔心生存的心理需求,他們一定會退股。
剩下的大股東歐陽雪,不會管也管不了格律詩的事。
那基于想自我實現、成就一番事業的肖亞文(丁元英的前助理),一定會“趁火打劫”,要求加入格律詩。憑她的能力,幫格律詩打贏這場官司是綽綽有余。
果不其然,馮世杰、葉曉明和劉冰選擇退股,肖亞文成為了公司的最大股東。
她不負眾望,幫助格律詩打贏了這場官司。
這一切的一切,盡在丁元英的掌握之中。
因為他掌握了商業世界制勝的最強大武器:“人文屬性”。
“人文屬性”,就是人之道。
掌握了這個道道,才是真的上道。
在商業世界里,我們生而不自由,要被迫面對各種斗個你死我活的競爭。
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學習“人文屬性”。
學習“人文屬性”,最好莫過于看《天道》這部電視劇,或看它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有人看了50多遍《天道》,還樂此不彼。
愿你能享受其中,并從中掌握“人文屬性”的智慧。
在掌握了這些智慧之后,你的情緒一定會如《心理學十五講》里所講:
從最低級的應激情緒(緊張、焦慮、不安),
到中級的激情四射,
最后到達心境平和如水。
平和如水的情緒,最可取!
平和如水的人生,最本真!
你從丁元英身上有學到什么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