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框架圖
如果你總是因為雜事忙的焦頭爛額;
如果你總是難以尋找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如果你和他人相處時,總會出現(xiàn)關系緊張時刻;
如果你一直想提高自己,卻總被朋友圈、電視、電影等榨干精力;
如果你有很多想法要去實現(xiàn),卻總是身不由己,培養(yǎng)高效能習慣會讓我們繞開那些坑,最終擁有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的力量。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介紹習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擁有高效能的習慣可以挖掘“愿意做”的力量,明確“做什么”,知道“如何做”
話不多說,上干貨!
一、招式一“積極主動”
談到這一習慣,有人會說“我很積極啊”“我心態(tài)很樂觀的”,可是我們對自己的審視真的那么準確無誤嗎?我們關注的焦點真的投放對了么?別急,請看下面兩個拆頁:
·聆聽自己的聲音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很多源于習慣的口頭用語,往往會反應我們的性格,因為思維意識會決定行為和態(tài)度,檢視下我們在表達態(tài)度時是否有過“我就是這么做的啊”“氣死我了(氣你的主語省略了)”“我根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要是你們能聽我的,能這樣嗎”等推卸責任,自怨自艾的話,如果有就證明我們在做事或處理問題時缺乏積極性,如果不將這些習以為常的壞習慣揪出來,然后去改變,自己會把推卸責任當成家常便飯,會變得更容易抱怨,怪罪別人和環(huán)境,甚至星座等其他事也會被歸咎到原因中去。
可以以7天或是1個月為周期,記錄下自己的負面語言,然后在交流時有意識的去注意語言表達,這樣可以慢慢改變自己的思維。
·關注圈和影響圈
我們每個人都有因為興趣或是學習、工作需要而構建的關注圈,關注圈內(nèi)有些能夠被我們直接掌控的事物是影響圈,積極主動的人會將自己的精力和焦點放至影響圈內(nèi),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消極被動的人會將焦點放在影響圈以外的關注圈內(nèi),這些人會緊盯他人的缺點,弱點,環(huán)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范圍的事不放。
只有當我們在影響圈上下功夫,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時,才會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
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圈?可以從習慣、行為、思維等自身因素做出改變,從自己做起,具體方法就是從影響力的核心要素做出承諾,信守承諾做起。
不斷聚焦自己能掌控的事務,制定目標,不斷實踐,在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信用額度”的同時,逐漸克服情緒的掣肘,進而通過對間接掌控施加影響,慢慢擴大影響圈的范圍。
二、招式二“以終為始”
·制定人生使命宣言
·以原則為中心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生活中會有很多的小事小情小節(jié)會讓我們陷入牛角尖內(nèi),這時如果我們忘記了初心,忘卻了自己定的人生目標,便會迷失前進的方向。
以終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生活中我們需要有人生的大局意識,想想自己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他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通過撰寫完善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框定自己的人生價值,以便自己可以隨時檢視自己是否沿著要有的人生方向前進。
制定人生使命宣言可以以一定的期限為基礎,比如5年、10年,但著手起草人生使命宣言要從影響圈的核心開始。
很多人的生活重心往往是家庭、工作、配偶、子女、朋友、金錢、信仰、名望等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進而形成的結合體,這些方面在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力量框架內(nèi)會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如果以金錢為重心,則會產(chǎn)生以錢為尊的心理,一旦經(jīng)濟出現(xiàn)狀況,整個生活都會失去平衡。堅持以原則為生活重心,會讓自己內(nèi)心更加堅定,因為客觀原則是相對穩(wěn)定的。
三、招式三“要事第一”
有人會問什么是要事?如下圖: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第一類事務既緊急又重要,需要立即處理,通常被稱為“危機”或“問題”。如果過分注重第一類事務,那么它們的范圍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占據(jù)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有些人在疲于奔命后,想要借助第四象限事務加以放松,結果是這些人的生活只圍繞第一和第四象限上,用在第二和第三類事務上的時間則少之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一些人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緊急但并不重要的第三類事務上,殊不知這種緊急之事只是別人的要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就不一定了。
高效能人士往往將精力更多的集中在第二象限內(nèi),第二類事務包括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guī)劃長期目標、防患于未然等等。確認自己的要事有哪些,可以讓自己避免被瑣碎雜事干擾。
·獨立意志
有獨立意志的人能夠在外界的誘惑下更好的控制自己,避免被短期的沖動或是誘惑所降伏,能夠讓自己的行事準則更接近自己的使命目標。
獨立意志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能夠成為一名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而高效的自律就是要做到要事第一,就是要為重要的事情安排優(yōu)先次序,有獨立意志的人也有著說到做到的誠信人格,有了這兩樣就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控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獨立意志?應看看生活中哪些是與我們自己的使命宣言相接近的要事,同時在執(zhí)行要事時要做到信守承諾,堅持完成。
·勇敢說“不”
很多時候,我們都學不會拒絕,分析原因或許是因為挨不過面子,自己當前的狀態(tài)一旦被打斷,就會阻礙我們?nèi)ネ瓿筛匾氖拢白詈谩钡臄橙耸恰安诲e”,為什么明白道理卻一直做不到呢?
按照作者的分析,是因為“確定目標”的功夫還不到家,使命宣言做的還不夠好,如果要事基于原則和個人宣言,那么它們就會入心入腦,你會樂于把時間花在第二類事務上,也就能更有勇氣的說“不”,盡管拒絕的事看上去不錯,或是緊急或是重要。
·自我管理四步驟
1.確認角色,考慮一周內(nèi),自己在工作,家庭,社會關系,自我提升領域內(nèi)要扮演的角色和肩負的任務是什么?
2.選擇目標,在周計劃中,明確每一個任務欄下自己想做的一兩件事,這些目標中要有些是第二象限內(nèi)的事務,要確保這些短期目標與個人使命宣言有所聯(lián)系。
3.安排進度,將所定目標安排到一周內(nèi)某個具體的日子去做,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目標不會花費我們?nèi)繒r間,剩余時間干什么,當然是處理其他象限內(nèi)的事務或是為突發(fā)事件預留時間。
4.每日調(diào)整,由于對要事進行了優(yōu)先次序的安排,我們的安排由計劃變?yōu)榱苏{(diào)整,這種調(diào)整可以根據(jù)突發(fā)事件,人際關系的意外發(fā)展及嶄新機會做出適當安排,但無論怎么變,都會讓我們對每天的事務有所側重。
總結
這三個習慣,關注于個人成長領域,這其實是一個由內(nèi)到外的思維,通過這三個習慣的相互配合,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進行自我約束,進而由依賴進步到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