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更快邁入一流成功者行列。
2019年底,我閱讀了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之后開始養成早起的習慣,利用早上這個只屬于自己的時間,學習硬本領;通過年度復盤,剖析自己2019年的狀態,計劃2020年的路徑。
萌姐在書中提到過一本經典書,《一流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什么》。她還說,閱讀和以人為師,是知識輸入的方式;而閱讀老師推薦的書,則省下了很多自己找書的時間。
我之前就買了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閱讀。因為我有一個癖好,喜歡買書、筆、本,但是不咋看。
后來,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我發現,萌姐的很多時間管理理念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又讓我鞏固了一遍時間管理知識。
為什么一流成功人士的鬧鐘都定在早晨5:57?
作者勞拉.萬德坎姆,多年對一流成功人士的跟蹤采訪與調查研究后,闡釋了這個話題。
本書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通過眾多案例,講述了一流成功人士如何利用自己的早晨時光,尤其是早餐前的這段時間。
第二和第三部分,作者把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如何規劃休息日和工作日,如何把家庭時間和工作時間變得更加高效、充實。
作者傳達出:在整個時間尚未蘇醒之前,就去籌劃一下吧,哪怕只花費幾分鐘的時間,也能讓一整天看起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使它成為一場激動人心的探險,而不是一趟無可奈何的苦刑。
早餐前
我們每天要花三四個小時,忙于毫無意義的事情,比如朝任性的孩子喊“抓緊上車,否則就撇下你先走了”,而不是花在核心競爭力活動上。
前百事可樂董事長兼CEO斯蒂夫.雷尼蒙德,通常每天5點起床,然后在跑步機上跑4英里,在同當時十幾歲的雙胞胎共進早餐之前,他還能剩下一些閑暇時光來做祈禱、閱讀,并及時了解新聞大事。
他還說過:“我期盼自己的早晨,珍惜自己的早晨,它是我的私人時光”。
成功人士把含金量較高的任務培養出早上的生活習慣,從而把精力節省下來,去應付接下來的“戰斗”——比如應對那些討厭的同事和擁堵的交通,還有其他需要耗費大量意志力才能克服的困難。
什么是最理想的早晨習慣呢?去發展事業、增進人際關系、滋養身體,即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保持了幾十年如一日在清晨那幾個小時里,從事文字創作的習慣;芝加哥大學的歷史系博士后夏洛特.沃克-賽德,則用每天早上6點到9點的時段,來專攻她那本西非宗教政治的歷史著作。
作者在早上,給孩子們做好煎餅后,試著晚點再去看報紙,把時間騰出來,和孩子們一起談論當天要做的事情,或其他想到的話題。
大多數高管都習慣在早晨從事體育鍛煉,或者心靈上的修行,比如祈禱、冥想。
不要把所培養的習慣變成自虐行為,請選擇那些真正讓自己樂在其中的項目。
《快樂競爭力》的作者肖恩.阿克,曾經參與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讓他興奮,使他想要跳下床做。他通過這種方式來訓練早起,并把自己感恩的人和事寫下來,開啟新的一天。
習慣這個東西,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能堅持每天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困苦的大事。
周末
如果你拖到周六早上才去安排如何過周末的話,那么就會耗費大量時間來梳理頭緒,而不是期待那份快樂的降臨。
作者建議編制一張“100個夢想”清單,這張清單可以提醒你,幫你想到任何此生想做的事情或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這些夢想是日常生活的“快樂源泉”,通常是非常理想的周末活動。
可以看成是“一攬子”清單,集中關注那些距家方圓2小時車程之內可以從事的活動。比如,在家周圍區域跑步40分鐘、和孩子們一起摘草莓、請朋友來吃晚餐,等等。
一流成功人士明白,最好的周末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自己喜愛的活動,二是盡可能少的其它事務。
周末不該只圍繞這家務事團團轉,周四周五晚上出去購物才更有效率。把周末活動精簡一下,去從事那些親子同樂的項目。選擇一天進行“斷電”,遠離電腦、電話,以及工作壓力,這樣就可以為生活中的其它事情創造條件了。
工作
你能夠獲得什么樣的成績,其實就是你如何利用時間的功效問題。
留意每一個小時,提前制定計劃,為成功創造條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工作,勤加練習,給自己“充值”,追尋快樂。
康妮.布朗是一名專門繪制個性化地圖的藝術家。2012年10月《華爾街日報》上面有一拼她的介紹,文中提到她在一副地圖上所花費的時間超過200個小時,而她每年大概能完成12副地圖。加上日常管理事務的時間,她總共要花去2000至3000個小時。
作者會在3個層面開展自己的規劃工作。年末的績效回顧報告,年度目標,月、周計劃。
光是找到一個飯碗已經不夠了,還必須做到隨時都能找到“東家”。也就是說,要密切關注:職業資本,它包括一個人的閱歷、知識、人脈、個人品質。
其實我們擁有的時間是同樣多的,每個星期都只有168小時,而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度過。當你集中精力去做那些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時,生活就會變得絢麗多姿,人生也就有了萬種可能。
從早起開始,不斷精進時間管理,做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