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數的施予都是為了獲取自我價值感,同樣,接受對方的施予也意味著減損了自我價值感。從這個角度講,施予的人給的越多,拿走的也越多。當接受的人自我價值感被耗盡了,就容易產生仇恨,這可能是【斗米仇】深層原因。
2.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人生最大的快感就是不斷超越和碾壓。這里說的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不斷做出更強大的姿勢去戰勝渺小的自己,不斷增加內驅力去克服懶惰的天性,不斷找出問題、直面恐懼,直到自己沒有痛點。連惰性都無法戰勝的人,也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
3.中年人,周圍幾乎沒有給輸送能量的了,全是吸能量的。父母年事已高指著你孝順,老公老婆得照顧好哄著。孩子更是會吸星大法,讓人操碎心。女人的塑料閨蜜互相吐槽全是糟心事。要建立自己的能量自給系統,不然狀態會每況愈下。好好吃飯,放松休息,瑜伽冥想,讀書看劇,隔開消耗自己的人,珍惜自己的健康和心理狀態。一個家庭里婦女的狀態屬于定海神針,你塌方了,一切全完。
4.與他人相處是這樣的——很多大開大闔、大起大落的時刻,內心反倒沒什么波動。而真正置一段關系于死地的,往往是某個無所事事的夜晚,透過漫不經心的交談,不小心窺見和補全的故事章節。能量之強可以穿越時空,給此刻的你悠長滯重地一擊:原來你的濾鏡曾經厚成那樣,原來對方有那么多小動作小心思、包藏在從前那些稀里糊涂的愛里。必須要經歷幾次像這樣的【情感時差】,人才能徹底頓悟與成長。
5.佛陀總是很祥和很慈悲,同時又能以最溫柔最有力的言語和行動處理問題。換句話說,佛陀不會因為被辱罵被冤枉,或身邊人痛苦,他就痛苦。從精神層面來說,佛陀很慈悲,但刀槍不入。原理是什么?
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事情本身是不能讓你痛苦的,只有想法才能讓你痛苦。被人冤枉,別人痛苦,本質上都是事情。而佛陀開悟,開悟就是超越想法,或不再和想法產生任何認同,所以佛陀不會因為別人的痛苦而痛苦。情緒是由想法導致的。而想法有三個特征,自動性、強迫性、重復性。其實你腦子里的想法都是在繞圈圈而已。如何超越想法,第一是覺察。但覺察其實并不夠,你還需要審查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的想法是事實嗎?審查自己想法最好的方法來自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
(配圖:冰島 | Mr Sa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