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平常也不平常。
清早,文心桃源寫作聯(lián)盟的群友山民告訴我,我的文章《比起好消息,人們更喜歡聽壞消息》上了簡書的首頁,并且是頁封。我還懵懵懂懂沒看明白,沒注意那篇文章在哪個位置。
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放在首頁幻燈片的位置,這就相當(dāng)于是頭條啊。恍然大悟,我很激動!
作為寫字人,我當(dāng)然希望更多的人來看到我的作品。特別是這次。
為什么呢,因為這次我寫了一個特別的人,叫沈文裕,他是一個鋼琴家,少年成名,才氣不下于郎朗和李云迪,名望和收入與他們千差萬別。他的經(jīng)歷,也可謂有造化弄人。前兩年,關(guān)于他的傳說鬧得沸沸揚揚,眾說紛紜,總之,他在這些傳說里很悲慘。
按說,還輪不上我寫他,首先我倆并不相識,我也沒有面訪他的機會,最開始我是當(dāng)一份作業(yè)。我剛好就選了他這個素材,我始終對他的命運還是有份好奇,我也想探究一下,他是如何被那個變態(tài)的家庭一步步給毀了的。
結(jié)果是大出我所料。幾乎全部推翻了我的想法。大量的文字材料,及視頻材料,都向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沈文裕,除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塊是短板以外,人家正常得很好不好?哪有這么多亂七八糟。
不得不說我內(nèi)心非常震動。完成那篇沈文裕專稿后,我覺得心里還不痛快,第二天,顧不上構(gòu)思,我一古腦兒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又寫了3000字左右,加上引用的材料,有4000多字了。洋洋灑灑一大篇,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厘沒厘清。
寫出來心里是痛快了,但總覺得還不夠滿意,還想過要修改它來著,但奈何精力有限,先這么著吧。稿子放一放,興許以后還會有新的想法。
通過這次寫作,我深深地體會到文字的兩面。它可以是刀,用來傷人。它也可以是水,清滌心靈。
我忽然想到文字的責(zé)任感這個概念。
學(xué)生時代,我有過長時間的自我寫作,即記日記。那只是一些小心情的傾訴,無須面眾。我也寫過訪談稿,整理素材時我們也找噱頭,找亮點,好多博些眼球。但絕不至于去捏造事實,都是與當(dāng)事人再三核對的,如不慎出現(xiàn)信息有誤,惴惴不安,羞紅了臉,哪里還有自在可言。思及此,我不寒而栗,是什么樣的心,驅(qū)使人去無中生有。
寫字的人對文字要有種責(zé)任感,記日記對自己負(fù)責(zé),寫報道對當(dāng)事人負(fù)責(zé),寫小說對主人公負(fù)責(zé)。
這次簡書的推薦我很感激,我的力量很微薄,不能指望我這一篇就改變什么了,這只是帶來特別一天的記錄。對我,有鼓勵與欣慰。
上午,跟群友們聊完天后,我忍不住時不時去看簡書里的信息,又有新的關(guān)注和喜歡,有新的留言什么的,我有點小興奮,過會我又想看下消息提醒啊,或者刷下電腦頁面啊,我的注意力一直被打散,大半天過去,沒能寫出計劃中的一篇文章開頭。我感覺到自己有點浮。
下午,我收攏了下自己的心,啥也沒看,就看了一會文章,然后開始記錄當(dāng)下這份心情。
總算恢復(fù)點正常了,我想到,就算我上過頭條又如何,也不能說明我寫得如何好,只是剛好這一篇有些話題性,有一些東西引人共鳴,如果沒有持續(xù)的作品,還不是過眼云煙。
如果我還想在寫作路上走得更遠(yuǎn),我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xù)寫,繼續(xù)學(xué)習(xí),別無他路。想到這,我心里安定了不少。
也以這篇文與我的寫作群友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