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會覺得你的生活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發現有些事偏離了預定的計劃。仿佛有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像是一個漩渦,不知會將你帶向何方。
我在書的前言部分看到這句話,不早不晚,恰巧在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之后。好像有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圍繞著我,讓我推向一個漩渦,我急于找到方向,找到出口。
我在大學剛畢業那會兒,遇到一個佛系領導,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也不管束著我們。她每天除了工作外就是讀書和冥想,那時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冥想,只是覺得大約和宗教信仰有關系。后來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關于冥想的書,很薄的一本,一百多頁,處于好奇,我就翻了翻,這一翻我就著了謎。
后來,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按照書里的方式冥想,也確實給我的心情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隨著工作和生活占據我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即便冥想,也被諸事煩擾,靜不下心來,慢慢地就把冥想放下了,就像那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一樣,早已經還回去了。
所以當我讀到這本《自我的重建》時,知道作者也已經練習冥想多年,便有種遇到前輩知己的感覺。
《自我的重建》這本書是作者在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之后,通過學習、求教、靜修、思考等方式,讓自己開始接受生活的變化,正視這些變化,然后改變這些變化。
作者說:當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壓力也許會給你指名一條道路,讓你變得更好……
所以抗壓能力一直是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抗壓力的方式,而每一個方式又都各不相同。
作者說壓力是身體的一種應激反應,不僅僅壓力會造成這種反應,恐懼、憤怒、悲傷、喜悅也會造成應激反應,而這種應激反應無論是什么引起的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而正念訓練可以讓我們理清思路,從而面對這些事件時,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動。
所謂正念訓練可以簡單理解成冥想的一種方式,通過對自我身體的探索,找出應激反應所處的位置,正視它、接受它。比如說此刻感到悲傷,那么通過冥想,通過對自我身體的掃描,去找到痛苦所處的位置,是在心臟、是在脾胃,還是在四肢;然后去觀察它,它的形狀、氣味……最后接受它,感知它,你會發現,當你接受它的時候,它就變得越來越小,直至消失不見。
冥想除了對身體的掃描之外,還要專注于呼吸。這和練瑜伽或者普拉提其實是一個道理。
冥想最主要的是關注內心,關注產生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聽到的聲音,不去評判,也不做任何的決定,僅僅觀察就可以了。
我跟著作者的思路和方式做了45分鐘的冥想,那種曾經的感覺似乎又回來了。對于我生活的變化,雖然沒有任何決定性的改變,但是對于內心卻有了一絲輕松,我嘗試著去正視、去接受,這種變化帶給我的困擾,我相信我一定也可以重建一個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