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在心理學上,是指一種自我否定,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各方面比不過別人,可以說這是一種性格的缺陷,它在情緒體現,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幾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而生命的意義就是“超越自卑,追求卓越。”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最重要的是他們善于運用自我激勵,增強自我認同,建立自我效能感。
所以說,生下來的每個人,在各年齡層,都存在一定的自卑。
長期自卑不但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也會導致生理上出現亞健康狀態,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郁郁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與人來往,只想與人疏遠。
自卑的人,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到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歡愉等。
而在生理上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上出現各種病癥,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
他們都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1.做事太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
2.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人不高興
3.特別害怕參加集體活動
4.不太會拒絕別人
5.不敢主動要求別人幫忙
6.被人夸都覺得實在諷刺自己
司馬遷遭受殘酷的宮刑發憤而著《史記》流芳百世,曹雪芹因為貧困潦倒而著《紅樓夢》,從小雙耳失聰的貝多芬成了劃時代的“樂圣”;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憑借堅毅的信念,頑強,樂觀,不向命運屈服的性格讓三天光明成為傳奇。
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打敗自卑而轉成自信的人。
而前些日子,公司來了個實習生小彤,從小到大一直被父母和老師評價“腦瓜不開竅”、“沒啥出息”,雖然他還是很重視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每每都很積極向上。
但是因為不自信,覺得自己經驗不足,所以照搬舊事,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生怕惹人不高興,同事聚會,也只是默默坐在一旁,別人主動與他交談,也是不屑一顧,悶聲不響
漸漸地,在公司,他似乎成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別人也不太愿意找他了。
可以說,小彤認為自己每每方面都很不足,低估自己的能力,導致跟同事的交談上,也是唯唯諾諾,不敢不配,這就是自卑的缺陷。
這樣一定程度讓我們了解到 自卑與自信,就僅差一個字,這一個字,代表了你能否克服自己,超越自己,堅定自己。
那我們究竟該怎樣擺脫這種自卑,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呢?
1.童年教育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從我們父母身上開始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
做父母的不應對子女寄以超過其實際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觀地觀察并承認子女的天賦條件。要著重培養其實際能力,因材施教,并設法讓他感到心里踏實。成才需要堅定的毅力,應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以愛之名,而不應該以過渡管制做手段,雖然獲得了孩子的順從,但卻犧牲了孩子的個性,極度容易造成自卑。
所以學會正視孩子的教育,可以有效擺脫自卑
2.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陷
當我們投入到集體生活當中去,難免缺點、缺陷會很明顯的顯現出來,這時你過度的去在意自己的缺點、缺陷,你就會深陷在自卑的漩渦中無法自拔,要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陷,把自己的閃光點表現出來,相信大家都會看到你光彩熠熠的一面。
所以學會正視自己,可以更好擺脫自卑。
3,共鳴性理解,分擔情緒
大多數自卑的人,都會感到孤立無援,當他們有了煩惱的時候也不會去找身邊的人訴說,如果這個時候,他能擺脫自己的這個狀態,將自己的困惑向身邊的朋友傾訴,讓他們幫著分憂,并積極的與周圍人產生一種共鳴,這對消除自卑感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學會分擔情緒,也能更好緩解自卑
4.重塑積極三觀
自卑心里往往出現在一些有著悲觀人生態度的人身上,所以想要消除自卑心理,必須要重塑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要一味的否定自己,通過看名人傳記、勵志書籍等,學習他人是如何克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掌握自己的命運,做出非凡人生。
所以學會看書,也能更好擺脫自卑
5.要有積極的心理暗示
想要克服自卑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克服自卑心理的一種暗示,平時一定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讓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做任何事情,要通過自己實實在在的付出,真真切切的努力去奮斗,再加上聰明與智慧,相信自己會做得很好的,這種的心理建設會從內心擊敗“自卑”,構建積極心理。
總而言之,走出自卑就是不斷的鍛煉自己、提升自己、肯定自己的過程,同時要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面對生活。
寫在最后:
培根說:身體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種遭人輕蔑的自卑,但這種自卑也可以是一種奮勇向上的激勵。
所以自卑不可怕,只要學會自我肯定,正向激勵,悅納自己,多發現自己的優點,多贊美夸獎自己做的好的地方,那么就可以慢慢克服自卑心理,讓我們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