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柳君書房陪伴你的第1天。
▼
今日話題 ~
“設定截至日期“
01
我們常說,成功是逼出來的。
當各種條件都不成熟,卻面臨巨大壓力時,仿佛就在那么一瞬間,我們的潛能被充分激發出來,達成了那些平日看起來很難完成的目標。
為了有效達成目標,人們常使用目標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設定任務的截至日期。
說來也奇怪,左磨嘰右磨嘰完成不了的工作任務,一旦被規定了最后期限,卻常常“出人意料”的圓滿完成了。
一方面說明團隊的潛能是巨大的,一方面也說明要完成任務,必須將目標分解,設定最后截至日期。
這一切行為表象的背后,是否有什么科學原理呢?
02
在《稀缺》這本書里,作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專注紅利”的概念。
討論專注紅利的同時,我們知道稀缺會引起專注,享有專注紅利,這是其有利的一面,但同時稀缺會帶來一個負面影響,被稱為管窺。
在《稀缺》這本書中,作者說到: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并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這種專注會讓人們從稀缺中獲益,讓人們獲得“專注紅利“。由于“目標抑制”的作用,人們在專注于某項重要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讓人們的視野變窄,從而付出沉重代價。
關于管窺,以及管窺的代價我們下篇再描述,今天先來談談“專注紅利”。
03
專注紅利是什么?
作者在書中寫到:無論是有關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我們都會盡量將其利用得淋漓盡致。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專注紅利”,也就是稀缺俘獲大腦時所產生的積極成果。
來看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通過控制實驗的方法,對設定截至日期的益處進行了研究。在一項研究中,實驗人員雇用了一組本科生來校對3篇文章,并給了他們很長時間——只要在3周內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學生們的收入以校對出的錯誤數量以及是否按時完成任務為依據。他們要在第3周結束之時上交所有3篇文章。針對另一組實驗對象,研究人員定下了更為嚴格的截至日期,從而創造出了更大的稀缺:總時間依然是3周,但這組學生需要每周上交一篇校對完成的文章。結果如何呢?就像之前預想的情形一樣,截至日期更為緊迫的一組更有成效。雖然這組學生需要去應對的截至日期更多,但遲交的情況更少,找到的拼寫錯誤卻更多,因此賺到的錢自然也更多。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能看出事物發展的一些規律:
1.要想使命必達,必須分解目標,將年目標分解成季度目標,將季度目標分解成月目標,將月目標分解成日目標,同時將目標落實到團隊中每一個人頭上,讓團隊中所有成員都承擔具體的、可量化的目標。
2.不論對于年幼的孩子,還是職場新人,在初期時養成好的工作習慣都非常重要,這包括養成定期核查目標的習慣。
3.以某個角度來說,追求完美對于達成目標的負面效應大于正面效應。立即行動比完美的思考重要百倍,這也是諸多技術牛人創業常遇到瓶頸的重要原因。
在《稀缺》中作者說到:截至日期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產生了時間稀缺,而它可以讓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專注紅利來源于我們提出的核心原理:稀缺俘獲大腦。“俘獲”這個詞在這里很重要,因為它形象地描繪了事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們的控制范圍。稀缺可以幫助我們做成一些憑借自身力量很難做到的事情。
這便是“專注紅利”。
04
當處于稀缺狀態時,人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當下的事務上,精神緊張,壓力巨大,這激發了人們的潛能,使得以完成一些憑借自身力量很難做到的事情。
但若長時間處于稀缺狀態,固然能產生專注紅利,但顯然會忽視從長遠來說對人們更重要的東西,這便是專注紅利的負面效應,也是我們下一篇文章將要談論的管窺的代價。
版權聲明:本文為楊柳君原創文章,來源微公號:柳君說(y8230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