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迦之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稀缺》
副標題: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than)和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349-7
版次:2014 年 11 月第4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塞德希爾·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等人聯合創立非營利性組織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為科學幫助人們解決社會問題。
在麻省理工學院,與《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等人聯合創立“貧困行動實驗室”,并于2002年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
出生于印度農村,7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1993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經濟學3個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
198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古根海姆獎獲得者。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認知科學、判斷與決策、行為經濟學等。
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著名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開展過“貨幣幻覺”方面的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語
貧窮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的體驗,可是明明盼望苦難有一天結束,貧窮遠離我們,但它不會。究竟是什么區分了窮人和富人?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有什么原因限制了我們擺脫貧窮的速度?
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中,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驗,來驗證稀缺對于人們認知的影響,提出了“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稀缺能帶來專注紅利,也會帶來管窺負擔。而資源的稀缺讓我們的大腦帶寬變窄,這是我們貧窮或者忙碌的根源,并在最后給出了從稀缺走向富足的建議。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 ?言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稀缺是“擁有”少于“需要”的感覺。稀缺俘獲大腦,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西切的事物全神貫注。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稀缺對人類大腦產生的影響,存在于潛意識之中。無論大腦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會牢牢地俘獲他的注意力。
稀缺對注意力的俘獲,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隊周遭世界的認識。
稀缺的感覺來自哪里?對稀缺的感覺,取決于可用的資源和我們自身的體驗。擁有的比需要的少,結果很簡單:人們會變得不幸福。稀缺會導致不滿,甚至抗爭。
稀缺心態是一種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變得更加集中,做事情就會更有效率。同時,稀缺會降低我們的心智容量,也就是“帶寬”,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減弱我們的控制力。
稀缺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并帶來一點點好處:我們能夠在應付迫切需求時,做的更好。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變得不那么有成效。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 ? ? ? ? ? ? ? ? ? ? ? ? ? ? ? 第1章:專注的“得”與管窺的“失” ?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并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這種專注會讓人們從稀缺中獲益,讓人們獲得“專注紅利”由于目標抑制作用,人們在專注于某項重要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讓人們的視野變窄,從而付出沉重代價。
稀缺,會迫使人做出選擇。所有抽象的事物都會變得具體起來。人們往往會將稀缺與其他可怕的后果聯系在一起,可是稀缺也可以令人們收獲更大的成就。在手頭資源不足、感覺緊迫之時會取得突出的成績。黨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資源上。
無論是有關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是時間有限,我們都會盡量將其利用得淋漓盡致。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專注紅利”,也就是稀缺俘獲大腦時所產生的積極成果。而專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視野”,即“管窺”。
? ? ? ? ? ? ? ? ? ? ? ? ? 第2章:帶寬負擔會降低人的智商
錢的問題會永遠糾纏著窮人,而時間問題則會永遠煩擾著忙碌之人。若僅僅把稀現象視作壓力和憂慮的結果,那就是忽視了深層次的影響因素。一方面,稀缺會導致人們的認知能力下降,削弱人們的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會導致人們的執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們抑制行為和控制沖動的能力。
“噪聲”干擾了我們的思想,哪些干擾我們、占據我們思想的事物,不一定來自外界,反而常常是我們自己產生的,帶有個人特色,是當事人非常關注的問題。持續的關注對我們的思想產生了影響,干擾了我們進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讓我們產生內部干擾。
內源性思考:即便在大腦中重復一連串數字這種小事也會對人的總體認知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前攝干擾:當我們心里想著其他事物時,就會將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產生忽略行為。
稀缺會直接減少帶寬——不是減少某人與生俱來的帶寬容量,而是減少當下能用得上的容量。帶寬負擔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
稀缺,不僅僅會令我們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資源,而且還會讓我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無措。稀缺會使人變笨,變得更加沖動。我們不得不在流體智力和執行控制力被減弱的情況下,依靠更為有限的腦力去勉強度日。生活,就這樣變得舉步維艱起來。
? ? ? ? ? ? ? ? ? ? ?第二部分:貧窮和忙碌是如何讓“帶寬”變窄的
? ? ? ? ? ? ? ? ? ? ? ? ? ? ? ?第3章:裝箱、余閑和權衡式思維
把東西裝進行李箱,是對資源管理問題的最好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時間箱,要在里面裝上工作、休閑和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我們也都有一個金錢箱,要在里面裝上住房、服飾和其他所有支出。資源的稀缺和富足,會改變我們裝箱的方式。如果沒有余閑存在,我們在裝箱時就不得不進行權衡。課件,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
稀缺會改變我們花每一分錢、度過每一小時、吃掉的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會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結果,裝出一個內容不一樣的行李箱;大行李箱總是轉的隨心所欲,還剩不少空間;而小行李箱卻總是裝得十分謹慎,滿滿當當。
稀缺迫使我們產生了權衡式思維。所有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要俘獲了我們的大腦,成了我們時時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稀缺意味著人們沒有失誤的空間,也就意味著人們更有可能會出現失誤。稀缺不僅提高了失誤的成本,也為人們創造了更多機會會犯下錯誤,做出不明智的選擇。稀缺狀態下,將失去做多做好會變得更加艱難,因為無論是忙碌之人的時間,還是貧窮之人的金錢,都必須在十分有限的范圍內精打細算。
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擁有余閑,我們就會擁有充裕的感受。余閑不僅僅意味著低效,更是一種奢侈的心理享受。
? ? ? ? ? ? ? ? ? ? ? ? ? ? ? ? ? 第4章: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的道理
1美元的價值,在窮人眼中和富人眼中是不一樣的。環境條件會影響富人對1美元的價值判斷。當窮人在評估1美元的價值時,會用上大腦中內化的衡量標準,而不會依賴環境進行判斷。窮人是金錢價值方面的專家,他們更接近于“經濟人”。人們對于貨幣價值的衡量是相對的,這是行為經濟學中的經典結論。
窮人和富人在對待1美元的態度上差不多,都不需要太多的權衡,可是在對于2000美元的時候,二者的差別就體現出來了。窮人對所支付的金錢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他們不為環境所動,而是會依賴于自身對金錢價值的內化衡量尺度做出判斷。
? ? ? ? ? ? ? ? ? ? ? ? ? ? ? ? ? ? ? ?第5章:借用與短視
在稀缺狀態下,我們會產生管窺心態。黨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我們會對當下更加關注,從而導致我們產生借用行為。而我們借用時,就是給自己的將來挖下了更深的坑。今天的稀缺,將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這樣一來,向前看的能力就很有可能會引管窺負擔而喪失。
為討得生活必需品而不停地艱苦奮戰,這樣的日子毫無希望而言。若鼓起勇氣展望未來,我們能想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讓自己氣餒?!鸥鞑肌だ锼?/p>
當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我們會對當下更加關注。我們需要通過對資源的認知來估測未來的需求,需要利用執行控制力來抵御當下的誘惑。在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會讓我們關注當下,從而導致我們產生借用行為。明天的稀缺注定無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樣俘獲你的注意力。
當今天的資源,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能在當下維尼帶來比未來更大的利益時,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當我們有了管窺之見時,借用就會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當面臨稀缺狀況時,我們的借用,從長期來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稀缺,尤其是管窺心態,會讓你擱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章: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就如同“雜耍”,太多的“最后關頭”讓人們持續從一項緊要任務轉移到另一項緊要任務。這是管窺所引發的后果。我們可以再當下盡己所能,但這樣的做法會給未來帶來新的問題。稀缺陷阱源于人們將可預期事件當做突如其來的事件來處理,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擁有余閑,尤其要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改變心態,才是人們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對稀缺進行放大的行為,就像復利一樣,會使最初的稀缺變本加厲。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擁有的就會比實際應擁有的更少。
任何一點小小的不穩定都會威脅到生存于稀缺陷阱邊緣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余閑去吸收這些不穩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響自己的生活。
階段性的稀缺會引發一些行為,而這些行為最終會將我們拖回稀缺陷阱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第7章:窮人為什么窮
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窮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帶寬。反過來,帶寬負擔會只致使他們的智力下降。
? ? ? ? ? ? ? ? ? ? ? ? ? ? ? 第三部分: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足
? ? ? ? ? ? ? ? ? ? ? ? ? ? ? ? ? ?第8章:如何讓窮人擺脫貧窮
從稀缺心態的角度出發,我們就不難理解發生在窮人身上的眾多失誤。這些失誤的不可避免,不是因為他們缺少積極性,而是因為缺少帶寬。因此,我們要包容窮人的不當行為。我們要設計有效的預警機制,讓窮人提早為未來做準備。所以,為窮人提供的培訓要簡單實用——節省帶寬的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
? ? ? ? ? ? ? ? ? ? ? ? ? ???第9章:如何解決組織中的時間稀缺
時間表安排得最滿的計劃,不是好計劃。如果沒有構建起余閑,我們就會專注于當下必須完成的工作,預測不到未來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情。當然,余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費,太少又不能應對突發事件。只有存在余閑,人們才不會全神貫注在迫切的截至日期上,也會去關注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
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的工作,而是閑庭信步般輕松愉悅的處理事務。
雖然稀缺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但我們依然需要專注于能量管理和帶寬培養。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將有效的帶寬最大化,而非將工作的小時數最大化。
? ? ? ? ? ? ? ? ? ? ? ? ? 第10章: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通過外力將人們所處的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的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后果。當帶寬有限時,讓“疏忽”等同于“默許”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稀缺會產生帶寬負擔,因此節約利用帶寬是對稀缺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應對稀缺,要在富足和帶寬充裕時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
方法: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視野
讓“疏忽”等同于“默許”
保持警覺
找準關聯行動時機
節約利用帶寬
在帶寬充裕的時候行動
為帶寬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從富足起步
以余閑應對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