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創業者必然會面對公司從小變大的過程。CEO作為創造者與執掌者,需要不斷更新自我,及時應對公司發展帶來的管理挑戰。前不久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上,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分享了他的管理心得,那就是做CEO要避免“理性的自負”,很精彩,我們一起來聽聽:
張一鳴說,今日頭條聚集了許多優秀的人之后,他經常考慮怎么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怎么在公司從小變大的過程中,應對管理上面臨的挑戰。后來,他總結出一個 “Context,not Control”的解決方案。
那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Context是指決策所需要的信息集合,包括原理是什么、市場環境如何、整個行業格局如何、優先級是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等等。
Control則包括了委員會、指令、分解和匯總、流程、審批等等。
他認為,Control案例模式往往會帶來一些危險。人類在判斷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時會有一種幻覺,對于認為自己聰明理性的人更是如此,常抱有理性的自負,這樣非常容易引起戰略上的災難。而且,這種自上而下的Control,還會因為追求控制感而導致企業反應遲鈍。
那么,Context管理模式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分布式運算,讓更多人參與決策,利用集體的智慧。
第二,可以更快速地執行。不需要層層匯總到CEO那,能夠更及時地響應。
第三,充分的外部信息輸入。讓更多的同事,更多主管直接面向市場行業,信息肯定會更充分,角度也不一樣。
第四,參與感激發創造力。做同樣的事,如果員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做起來更有意思,能夠幫助發揮員工的創造力。
第五,可規?;?。Context的建設,表現形式可能是內部的系統,可能是知識共享文檔,這些都是可以復用的,是可規模化的。
結合Context和Control的解釋,張一鳴描述了他認為好的組織應該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優秀的人。
需要分布式的處理器,不只是一個執行者,每一臺分布式計算機都有判斷能力,都要聰明。
第二部分,“充分Context,少量Control”的管理模式。
每個人都有他需要扮演的角色,掌握所有的上下文信息,做出業務決策。在必要的時候,做出少量的干預。
有了以上這兩點,就能保證組織內的交易成本最小,并且做出高質量的決策。
張一鳴說:基于這個理念,在我們公司,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習慣先問Context是不是不夠充分,而不是增加Control。
作為管理者,要想作出比其他人更好的決策,首先要在公司內把建設Context這個基礎工程做好,從具體操作層面上講,需要做好以下五點:
第一,減少規則和審批。
不允許部門隨便出規定,即便不得不有規則,那么規則也應該非常簡單。要減少審批,甚至盡量不要審批。
第二,組織結構靈活,拒絕領地意識,能靈活調整匯報關系。
讓大家意識到,匯報關系只是匯總信息的一種方式,只要業務需要就可以隨時調整。
第三,弱化層級和title。
弱化層級,避免形式感給基層節點帶來壓制,并且鼓勵年輕人多提想法。
第四,鼓勵內部信息透明。
鼓勵群聊,鼓勵各部門之間充分溝通。讓管理層的OKR,也就是目標與關鍵成果法,這是一種很多公司都在采用的績效管理辦法,讓管理層的OKR對下屬員工保持公開,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什么、為什么在做這個事、其他部門的人在做什么等等。
第五,做到充分建立context,還需要好的內部系統做支持。
通過建立完善的內部系統等基礎工具,第一可以讓人更輕松,第二可以規?;?。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建設,讓公司內部的context更有效,讓內部系統分布式處理能力更強。
以上就是張一鳴在公司管理上總結出的經驗,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