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寫作課”是學生的唯一必修課,而其他課程都是選修課。
為什么寫作會被哈佛看成最重要的課程呢?在外灘教育里的一個專訪,哈佛James Herron博士說,寫作可以培養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
而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改變一生。所以啊,寫作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
1. #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堅
持不了寫作?
我先講下我的寫作經驗。今年6月底,我開始周更,寫一篇文章平均需要10-15個小時,總是寫了又改,改了又寫。
說一篇文章背后其實是10篇文章一點也不為過。
而且每次寫文章,都會被以下問題折磨:
??想不到好主題,或寫走題了。
有時以為找到了一個好選題會寫得好。但寫出來不是死氣沉沉就是車轱轆話,“我認為..很好,我覺得...還行,我感覺應該...可以.”。
? 沒有好素材,詞匯量不多,缺乏深度,缺乏新意。
幾乎每一句話都要改幾遍。很多時候怎么改都不滿意,就得大海撈針地去搜別人怎么表達。舉個例子也要想很久,自己“沒有思想”,“感知力差”的毛病體現出來了。
??寫得狗屁不通,連自己都不知道要說什么。
我以前的文章多為流程,清單,列一下步驟,詳細點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思考。而現在寫的多為觀點,論證,說明,這些都需要很強的思維邏輯能力。這樣的我一下就露餡了。
所以,每次寫都會遇到以上問題,又要寫很久,就會很懷疑自己,是不是連可以“不需要天賦”的技能都練不好。
我相信你也遇到和我一樣的問題吧?每次寫都頭暴青筋,很想放棄。
可幸的是,我居然堅持了23周,每一周都要遭遇寫作的三大難題。所以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實戰成果。
2. #練習寫作必須要做的兩件事
在開始練習寫作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寫作必須要做到兩件事。做到這兩件事,你就可以秒殺90%的人。這兩件事是:
? 一直寫。
? 寫清楚。
無論是否有東西可寫,不管是否知道怎么寫,都不重要,都要“一直寫”。詞匯量不夠,素材不夠,沒有技巧什么的,完全沒關系,最重要的是“寫清楚”。苦惱“沒有東西寫”、“不知道怎么寫”就像苦惱怎么花中獎后的1000萬。還沒有中獎你苦惱什么呢?就像我這個將近40歲,每天宅在家里,幾乎沒有社交,每天就是工作和孩子的普通寶媽,居然能夠每周擠出一篇3000字的文章。你們就一定能比我寫得更多,更好。
不過還是有人會問,寫作用寫不下去,老有各種問題怎么辦?
我告訴你一個秘訣。
繼續寫!啊?有問題了怎么繼續寫?原因是,在寫作初期,你很難馬上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寫作不像開門,拿鑰匙一試就能夠知道鑰匙是否合適。寫作的鑰匙得自己慢慢打磨,不會有做好的鑰匙給你。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而只能一邊打磨鑰匙,一邊檢驗合不合適。也就是說,你想到的辦法,寫作課程的方法,寫作書的技巧,通通都要在寫作實踐中,也只能在寫作實踐中才能被檢驗。所以要解決你的寫作問題,就是一直寫,一直找方法,一直檢驗,直到找到更好的方法。像我這篇文章,我不寫,就根本不知道我會寫成怎么樣,也不會認識到不管我一開始想的多好,最后成型的文章和我的初稿幾乎是兩個樣。
(可以在后臺回復“初稿”,看看我手寫的16頁初稿和3次電腦打的三個版本。這樣你就有信心了~)
好了,接下來就來看,在寫作初期遇到的三大難題怎么解決。
3. #難題一:寫什么?—— 寫能夠完整感知的事情
很多文章都說隨便寫,怎么寫都行。可還是很多人都寫不出來。在這半年的寫作,我有一個領悟。其實“寫什么都行”不準確,要一開始就給自己一個定位也做不到。我們寫作只能寫自己能完整感知的事。和前面講的解決問題一樣,也是要一直寫,你才能檢驗喜歡或擅長哪種類型的寫作。
能夠感知的意思是指,這件事是你親自體驗過的,無論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
比如,如果從未去過北京胡同,你就無法寫出里面的特色和文化。寫的文章若從未爆款過,你就無法寫出如何寫爆款文章的內容。雖然身為媽媽,但沒有專業知識或養育成果,就不適合和別人說怎么育兒。...注意,
還有一個條件是“完整”。如果不完整,那缺失的部分就需要你想象,而這就寫不出真實,有邏輯的文章。
所以,你要寫你能夠完整感知的東西。比如,從未去過北京胡同,那我在電視上看了很多次相關報道,我可以講我是如何憧憬北京的胡同生活,它給我帶來的感受是怎么樣的。從未寫過爆款,那我就可以分享我在寫作遇到的困難,我是怎么解決的。就像這篇文章。...
每一天你總該有一件事讓你笑,讓你激動,讓你心跳,讓你無趣,讓你不滿,讓你心痛,讓你懊悔……一切觸動你的東西都可以寫。寫作最重要是你的感知。
李笑來老師在寫作課說:
寫作實質上是一種感知,是用文字記錄感知,并傳遞感知的過程。在誠實的情況下,你根本描述不了你感知不到的東西。如果不能描述,那說明你根本感知不到。
生財有術社群的濤哥也給了一個好方法。在得到APP的錦囊看別人都在問什么,然后自己嘗試回答,對比別人的回答。寫什么其實很好解決,只要動筆寫就能擠出來。
4. #難題二:寫得很生硬,很干枯怎么辦?——?借助外部力量。
這是因為素材不夠,讀書不多,感知不深,都是需要練習,需要積累的。但練習,又需要時間,難道要等嗎?不,現在網絡那么發達,我們可以搜索啊。雖然搜索需要花很長時間,但在搜索過程中會順便增加自己的素材,提高閱讀量,提升感知能力。所以這樣的搜索其實也是學習,有價值的時間消耗。在寫文章時,我經常用下面這些來搜索故事,句式,用詞等。
? 常見的社媒平臺,知乎,公眾號,豆瓣……
?得到APP。我之前在這篇文章“得到APP課程值得買嗎?”寫過一些搜索技巧。
?“微信讀書”APP。搜索關鍵詞,然后選擇“全文”。
?電子書。如果自己寫的內容有相關的書籍,就可以找電子書來搜索。就像我這篇文章“我找到每天專注讀書1小時的方法了”,有的內容就是在《掌控習慣》這里參考的。為什么會知道這本書呢?是因為我在搜索公眾號文章時,看到別人提過。
?搜金句工具。我很喜歡生財圈友設計的金句搜索器網站 http://biji.wudabai.com/。微信小程序上也有很多金句工具,
?百度搜索。我主要是用來搜索同義詞。
5. #難題三:選題有了,文章也豐富了,還是寫不清楚怎么辦?—— 檢查文章的邏輯。
史蒂芬·平克在《風格感覺》書中說:
寫作之難,在于將網狀的思想,通過樹狀的句法,用線性的文字展開。
邏輯是文章的重頭戲,你素材找不到,你的主題不好,都沒關系,邏輯才是你要練習的技能。文章邏輯好,只有100個詞匯也能講好故事,講明道理。那邏輯能力不行,不會檢查怎么辦?
沒事,下面手把手給你簡單的方法檢查。
首先,我們要檢查這些地方的邏輯:
??檢查各個小節之間的邏輯。
? 檢查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
? 檢查每個段落中的句子的邏輯。
? 檢查每一個句子的邏輯。
咋看下,那么多,好像很難又要花很長時間。的確,邏輯檢查我也要幾個小時。若你沒有精力檢查那么多,就先抓大放小。先檢查各個小節的邏輯關系(即方法一),熟練了再往下一步走。那要怎么檢查邏輯是否合理,是否平衡,是否完整?
以下四種是我使用的方法,目前還比較順手。
? 2W1H模式
2W1H 分別是 What 什么,Why 原因,和 How 方法。
很多人會寫前后兩個但不會寫中間的 Why,也就是最難寫的部分。或者寫了What和Why,卻沒有給到How,這樣的文章就不完整。
比如,今天你在街上看到一位爺爺大聲罵他的孫子,你覺得很難受,覺得爺爺這樣做對小孩子非常不好,可能小孩會因此變壞。
很多人可能寫到這里就停了,那使用 2W1H,我們就可以再展開寫。
比如想想 Why,為什么爺爺會這樣做?一起挨罵的小孩子會不會變壞呢?然后再想How,我們下次遇到可以采取什么行動?
? SCQA模式
這是《金字塔原理》的 Situaction 背景,Conflict 沖突, Question 問題與 Answer 回答。
“背景”能讓大家有共識,“沖突”引起共鳴,引起注意。然后提出一個“問題”,再給到“回”答。
在下面會講到如何檢查“回答”的邏輯順序和邏輯關系。
??從時間,程度,結構來檢查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這個應該好理解,就是按時間次序來。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程度順序:這個也好理解,按最重要、次重要的順序來排列。
???結構順序:以上兩個都會有先后次序,“不平等”的分類。而結構則是一樣的屬性,比如我們講性別,就會講到男人,女人,和雙性人,不分次序或程度。或者講身體健康,也要講心理健康。
我用這些來檢查文章每個小節之間的邏輯。
比如我這篇文章里的三大難題就是按程序來排的,“寫什么”最容易,然后“找素材”比較麻煩,最后“檢查邏輯”是非常考驗思維能力。
我會把每個小節的標題提取出來,看看能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整篇文章。
1寫作初期總會有這三大難題讓我們不能堅持寫作,2而要開始練習寫作就必須做兩件事,一直寫和寫清楚。然后我們再討論三大難題。3第一大難題是“寫什么”,我們要寫能完整感知的事。4知道寫什么了,還得寫出內容,不能泛泛而談,但知識面,素材庫不夠,得找外部來幫助。5好了,有了內容,有了素材,那得整理文章,檢查文章邏輯。
??用連接詞檢查段落,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用“不是...而是...”檢查概念解決。
用“因為...所以...”檢查因果關系。
用“雖然...但是...”檢查轉折關系。
用“既是...又是...”檢查并列關系。
用“不但...而且...”檢查遞進關系。
? 用主謂賓語檢查每一個句子的邏輯關系。
把句子的主謂賓抽出來,即不要形容詞,狀語其它的東西,讀讀看是不是合理。
比如:報曉的公雞是集合的信號。
主謂賓是:公雞是信號。
那這樣的表達就是有語病了,應該是“報曉是信號”,所以要改為:公雞報曉是集合的信號。
以上就是我修改文章為什么需要很多時間的原因啦。邏輯思辨能力不夠強,所以得練。
6. 最后總結和碎碎念:、
為什么現在寫作那么火,那么有用?其實有用的不是寫作這個能力,而是背后的思辨能力。
寫作除了可以鍛煉思辨能力,也是可以覺察自己的過程。
寫作的確很不容易,但也不復雜,就是一直寫,寫清楚。
?? 參考資料
[1] 哈佛大學唯一必修課寫作課是怎么上的?
[2] 《金字塔原理》巴巴拉·明托
??
今天是持續周更第23/50周
今天是持續5點半早起讀書第77/100天
今天是持續復盤第298/300天
知識體系閱讀書單已讀完3/18本書
寫于:2021年11月30日
By @向上的塔皮
???????
自律 | 閱讀 | 手賬 | 時間管理 | 個人成長 | 不焦慮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