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做什么,都離不開表達,如果在表達里。演講和寫作,一個更側重在口頭表達,一個更側重在書面表達。演講和寫作這兩者需要選一項,你要選擇哪一項?有的人選擇演講、有的人選擇寫作。或者干脆都不選。于我,我更傾向于選擇寫作。寫作是一個值得好好學習的技能。因為我們生活都離不開表達。正所謂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而高效的寫作,則幫助我們更好的記錄我們的成長和生活,為支撐增加新動力。
“高效寫作者的7個習慣,全面提升你的職場工作能力。”《寫作7堂課》與其說鍛煉的是寫作能力,更準確的說是鍛煉職場工作能力,以框架式、復利式、碎片化、聯機式、結構化、清單式、復盤式這七大底層邏輯,讓一次寫作為你創造源源不斷的復利。
作為一個比較早接觸這本書初稿的人,參加了第一期秋葉大叔的《高效寫作訓練營》,對這七大底層邏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段時間再去深讀這本《寫作7堂課》,真的會感覺這是一本值得深度閱讀10遍以上的好書。
選擇以課為題,就說明了這的定位不僅僅是分享觀點,而是以學員為中心,觸發學員去嘗試行動起來,不斷練習,不斷去收獲,最終提升職場工作能力。
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我想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去分析下這本書。
首先,這是一本課程設計嚴謹,干貨滿滿的教材書。定位在網課教材,所以整本書在編排上就做了很多精心的設計。
一、7堂課層層遞進,設計嚴謹,課與課之間緊密相連。
1.開營之前,導入——課程定位:寫作,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在這里導入導師經歷,寫作帶給導師的收獲以及寫作經驗,這是拉近學員的關系,也是幫助學員初步梳理自己的預期目標。前期導入,是為了幫助學員更好的進入狀態,樹立預期目標很重要,這會影響后期學員的學習熱情以及提前對學員情況做針對性的了解以及輔導方案做鋪墊。引發好奇、激發興趣,增進學員之間的了解,做完自我介紹,分組對后期提升作業完成率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完成了這一步,就完成了對學員的引發好奇和激發興趣和關注。而接下來的7堂課的內容涉及就很重要了,首先從邏輯上,這七堂課是逐步深入的,如果把其他章節放在前面和后面,其實都會對課程設計造成負面影響。而每一個章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堂課。
2.每個章節與章節的設計嚴密。
1)框架式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目標和學習定位問題,把開營前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掉。一方面幫助解決導入有些學員缺席而影響課程進度的問題,而是進一步激發和幫助學員梳理目標,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大的方向確定好了,后期的學習就會更有指導性了。面對來自不同職場背景、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學員。這樣設計是很有必要的。有了框架,才能有整體認識,才能對自己接下來的學習有信心。
2)復利式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學習動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這在課程設計方面非常重要,如果前兩課都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和憧憬,后期想要學員再進一步跟進,就更難了。特別是成年人學習,現實的考量很重要,如果沒有希望,那么有很大一部分學員就會直接棄課。
3)碎片化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時間管理問題,即潛藏在學員潛意識里的干擾因素。成年人學習有太多干擾性的因素,而幫助他們去排除干擾,投入學習和練習,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線下課程還可以用收手機的方式去解決,氛圍也很好,但在線上課程當中,就會發現,你需要用其他方式去解決學員注意力分散的問題。
4)聯機式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素材積累問題。開始輸出后發現自己的寫作動力不足,很快思維枯竭,沒有找到好的素材,所以集中在放在這一章節當中,這就落實到具體的一些細節上了,素材對于寫作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有了方向、動力、時間、那么開始動筆時的素材整理就有位關鍵。而聯機式寫作就是幫助學員的素材積累問題。
5)結構化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輸出方法論問題。寫作需要有大的框架,也需要有細的框架和具體的一些寫作方法論。10種體裁的寫作框架,是幫助學員更好的解決不想寫的問題。
6)清單式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文章校驗標準問題。這其實跟我們小時候學習寫作一樣,有評分標準,而好的范文,方便對標。才能更快成長,這就是榜樣,樹立榜樣,在課程設計當中也是需要去充分考慮的,怎么樣樹立,那么久去找行業內達到標準的人來去對標。這方便學員進一步確定目標,進一步去完善自己的寫作技能。也是對學習的進一步激發。
7)復盤式寫作,解決的是學員的總結反思問題。沒有復盤,學員可能會是學了就是學了。每個課程都需要學員進行內化,而復盤就是一個很好的復盤手段。復盤也是一種復利化的寫作,復盤的能力可以復利到你所要用到寫的地方,放大你的能力。
從整個課程體系來說,這是一套系統的寫作訓練課,從導入、學習、總結都是必不可少的緩解。好的教材對每一課的設計也是非常嚴謹的。
二、每個章節獨立,設計完整。
1.場景選擇上。
受眾是成年職場人,所以在場景的選擇上很貼近職場場景,又在視野上拔高了很多。從能在百度上直接搜的我們不交,也就把這本書的定位也拔高到了另一種高度。這是在課程設計的前期就已經預設好了,當我們深入到其中的章節里面就會發現里面的案例真實又接地氣,直擊痛點。
2.課程設計內容邏輯上,采用WHY——HOW邏輯線。
具體的章節設計上,基本采用WHY——HOW這個邏輯線來進行分析為什么要用這個底層邏輯以及如何應用。好的教學內容就是把問題抽絲剝繭的呈現出來,以接地氣的方式讓學員弄懂,明白為什么,再通過方法,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好的老師就是不僅示范給你看,還讓你做做看,看你做這樣,然后再點評,幫助你進化。
3.課程設計緊湊。每個章節前都會發附上秋葉大叔的課程講解二維碼,會設計到具體的方法論、有示范、有案例分析、有拆解,有作業,每個章節后還設計答疑,把特訓營上一些學員的答疑放在上面。
從課程設計的角度,這是一本非常好的課程設計,值得我們再去深挖和深度學習,對于一位想要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普通人,這的確也是一本好的工具書和入門書。
好的導師幫助學員在思維認知上拔高了一定高度,但又將入門門檻降到學員踮腳就能夠到的地步實數不易。分享是讓你嗨,好的課程是既讓你嗨,又讓你動腦思考。寫作離不開思考,離不開好的寫作習慣,那么這七大習慣就是講高效寫作的底層邏輯通過有趣又接地氣還很燒腦的方式來呈現出來。跟好老師學習,這是縮短我們成長路徑的方式,內化這七大習慣,全面提升我們的職場工作能力。